33歲開始守寡的陳香梅,為何能受到美國8位總統重用?

對於不少女人來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發現她,讓別人以一種使她自己感到,精神煥發的方式發現她。. ——拉福雷特【西】

大家好,我從事風水命理行業二十餘年了,每天都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八字也好,性格也罷,遵循你自身最適合與嚮往的狀態,才是最大化自身能力的途徑。對於一些女緣主而言,在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結構中,每一種類型,或者說每種道法的女性都能被尊重和欣賞——因為沒人用單一的標準評價所有人。

有人希望成為事業女強人,沒人為此感到驚訝;有人希望相夫教子,當好賢內助,也不會有人就此鄙視。從古到今的觀念都一直認為,男人要建功立業,是一致的觀點。要是女人也有一番成功或者事業,那麼往往會被人刮目相看,視為女強人。

關於這種女強人的命格,今天我們要講到的就是一位戰時英雄的遺孀,堅毅地走完餘下人生並且受到美國八位總統重用的著名華僑華人領袖、社會活動家陳香梅

自小逃亡,隨後接受良好教育成為記者

陳香梅於1925年生於北京,家境良好,父親在外交部擔任重要職位,母親也是大家閨秀。但是當時正處於時局動蕩的時候,所以陳香梅不得不跟隨家人到處逃亡,輾轉來到香港,但是沒過多香港也不幸被占,陳香梅只能跟隨家人在廣西桂林安定下來。隨後陳香梅到了該上大學的年紀時,被家人安排進了嶺南大學就讀。而在大學畢業後,陳香梅就考入了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成為了這個單位的第一個女記者。

從命理上來說,人的一生十年是一個大運,從陳香梅早年大運來看,初運南方,屬於癸未運,南方是火地,代表著動蕩,所以陳香梅早年不得不跟著家人到處逃亡,大運食神生財,五行力量集中在正財上,財星與八字中甲木正合,地支巳申合,八字七殺星被合運氣也很坎坷。

遇見真愛,不顧世俗在一起

陳香梅當上記者之後,在一次飛虎隊的記者招待會上作為唯一女記者的陳香梅採訪到了飛虎隊的司令克萊爾·李·陳納德,此時的陳納德已經54歲了,但是軍人的氣質還是十分凸顯,整個人都十分精神有神采,陳春梅被陳納德深深地吸引了。而當時陳春梅的父親陳應榮作為駐美外交官和陳納德是多年的還有,陳春梅借著父親的關係和陳納德交往密切,不久後兩人便雙雙墜入愛河。

但是陳納德已經在美國有了妻子,所以兩人並沒有能夠一開始走到一起,在1945年8月,陳納德要離開中國飛回美國,離開時陳香梅泣不成聲而陳納德臨走前向陳香梅保證他一定會回來,事實如此在五個月後,陳納德回到了中國,一起帶回來的還有陳納德和前任妻子已經離婚的消息。

兩年後,陳納德和陳香梅在陳納德上海的住所舉行了婚禮,雖然前期很多人都反對這對相差32歲的戀人走在一起,但是當時的陳香梅認定了陳納德非他不嫁,所幸最後兩人終成眷屬。

命理上來講兩人結婚的時期正好是陳香梅的甲申大運,丁壬化木,偏財主事,為喜,最利婚姻。陳香梅的八字中日支和日干五行相生,八字中的日干代表自己,日支可以看配偶,這種格局代表夫妻緣分深。往往婚姻中感情基礎很牢固,而且日支生日干,代表在兩人的關係中,配偶愛自己更多一些,婚姻中能得到另一半的呵護。


丈夫去世,堅強走出自己的人生

婚後陳香梅和陳納德移居去了台灣,與此同時陳香梅還為陳納德生下兩個女兒。這對排除萬難還不容易走在一起的愛侶卻沒有能夠幸運地相伴一生,1958年也就是陳香梅與陳納德結婚的第十一年,陳納德因為癌症去世而33歲的陳香梅就變成了寡婦,只能獨自撫養兩個女兒長大。兩年後陳香梅帶著兩個女兒去到美國生活,陳香梅在美國開展她的演講工作,因為能力突出被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邀請到白宮工作成為了第一位在白宮工作的華裔。

陳香梅的八字傷官極旺,傷官旺的女性,往往特別能幹聰明,創新能力強,此時陳香梅走的大運是乙酉運,逢戊戌58年,是三合寅午戌火局,旺火泄殺,次運北方,這種大運代表著如果有一次機會的推動便可一飛衝天,因為本身陳香梅的八字格局便屬於天梁得廟的梁陽昌祿格,天生自帶一股子靈性,且一生不缺貴人,再結合了這次大運的推動(肯尼迪的邀請),可以讓她後期活躍於美國政壇並且身居高位。

而在白宮工作這麼多年,陳香梅一共見證了八位總統的更替,而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予以陳香梅重任。當年尼克松訪華的促成就少不了陳香梅的努力,作為一名中國人陳香梅時時刻刻都盼望著祖國富強,於是陳香梅這麼多年也在為中美友好往來做著貢獻。2015年抗戰七十周年時,陳香梅還受邀參加閱兵儀式並且作為抗戰遺孀被授予紀念章。

小結:

陳香梅女士在丈夫走後沒有自暴自棄,而是自立自強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向我們展現的女性的剛毅以及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拳拳愛國之心。

看了這麼多年的命,對於命運我想說一句話,我們一生要做的就是如何將自己的心意修鍊成天意。當你的心意與天意不謀而合,一個人整個看上去就是順風順水,和諧平衡的。如果一個人處處跟天意擰著干,也就是說,非要在任何時候都逆道而行,時間久了,一系列的不平衡和逆境就會出現。所以對命數的感覺是要靠心去沉澱的,心體悟到了,感覺就到了,感覺到了就通了,這就是「天人感應」。

參考資料:《陳香梅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