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最新定調!多地重要政策廢止!樓市大消息來了

中央最新定調!多地重要政策廢止!樓市大消息來了

樓市的調控是越來越有意思了,也越來越偏向於買方市場,買房的限購剛取消掉,土地的限售倒是來了。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通知稱,商品住宅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的城市,應暫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在18個月-36個月之間的城市,要按照「盤活多少、供應多少」的原則,根據本年度內盤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積動態確定其新出讓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積上限

一句話概括就是,住宅庫存超過36個月的地方城市就不能賣地了,而庫存在18~36個月的地方城市也必須遵循賣多少房子,供應多少土地的原則,總之就是限制土拍,減少新地塊入市,從而達到去庫存的目的。

這也是430大會所提到的統籌研究消化存量住宅和優化增量住房,

通過自然資源部的這一份通知我們就明顯的可以感覺到,現在所提的「去庫存」和2015年的「去庫存」是截然不同的,

2015年是棚改貨幣快速創造需求,然後鼓勵農民進城,進一步拉高需求,最後形成漲價去庫存,

然而現在是需求端刺激不動,過去幾年樓市上千條的鬆綁政策已經說明了這一點,所以現在從供給端來限制庫存,減少土地的供應量甚至讓一些城市停止供地,包括很多城市執行的所謂的以舊換新,也不是完全的從需求端發力,而是由地方國資親自下場收購。

所以都是區庫存,但是兩次的發力點,政策所針對的對象是完全不一樣的。你要是說上一次漲價了,這一次必須也得全部漲價,多多少少有一點刻舟求劍,

不過話說回來,此次自然資源部所發的通知,能起到多大的效果,還要看接下來的執行力度。

因為這不是自然資源部第一次發布這樣的通知,早在2019年自然資源部就發布了類似停止供地的通知,並且當時所發通知用詞的嚴厲性和詳細性都遠超這一次,

但結果卻不及預期,各地方城市仍然在大規模的供地,從國有土地出讓收入的增長就可以反映出這一點,

2019年財政部雖然沒有公布國有土地出讓收入,但根據測算大概在7.2萬億左右,但是到了2021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已經達到了8.7萬億

所以2019年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停止供地通知,根本就沒有翻起什麼浪花,而現在再次發布一遍,接下來必須要適配更大的限制政策出台才能達到效果,否則大概率還會不了了之,

畢竟大部分的城市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都非常高。並且自然資源部所發布的36個月庫存應停止供地的通知涉及的城市也比較多,

克而瑞數據顯示截止到三月末,全國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去化周期即存銷比為25.3個月,其中,有41個城市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包括強二線城市武漢、東莞和昆明,

可以明顯的看到。100個代表城市裡面超過四成的城市,去化周期都超過了36個月,這就代表著有超過40%的城市需要停止供地,

並且還有很大一部分城市,雖然可以供地,但也只能是賣多少新房才能供多少地?因為還有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去化周期是在18-36個月,

涉及的城市如此之多,如果強制性實施減少供地和停止供地,估計很多地方的土地財政真的就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不過結合實際情況而言,即使自然資源部不強制執行,很多城市和強制執行也沒有什麼差別,

因為房地產市場下行,新房賣不動,很多開發商早已經不敢拿地了,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一邊是賣不出去,另一邊是不讓賣,無非是叫法不一樣而已,結果都是一樣的,土地難賣。

同時這也說明當下新房市場整體庫存確實非常大,很多城市也到了必須調整的時間段。

並且這種庫存調整,還是明牌的,所以這個過程中很難避免不降價,因為去庫存的壓力全落到地方身上了,去不掉的話,就不能重新供地,不能重新供地就意味著土地財政的缺失,恐怕很多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補貼政策力度恐怕又要加大了。

同時這種明牌調整也會把一些庫存較小的城市或者區域給凸顯出來,這反而有利於這一部分區域的房價築底,不過整體來這僅僅是結構性的短缺,整體庫存肯定是過剩的,

所以接下來房地產的調整依然是任重而道遠,同時作為購房者,我們不僅要看他們說了什麼,更要看他們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