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潛龍,勿用」。
註:六爻易卦,初、二為地。地分淵田,初為淵,二為田。八卦本位,震居初。震為龍,居淵,故言「潛龍」,「潛龍」亦即「龍潛」。龍潛於淵,隱於下暗,沒有施展空間,不能有大的作為,故言「勿用」。擬於自然,可喻春始至,陽始生,物始萌。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註:前「見」為現,顯現;後「見」為目視;前讀xiàn,後讀jiàn。八卦本位,坤離在二。爻位,二為田。九二變,則下乾成離,初、二合為震(半震)。離為日為光為顯為睹,震為龍,合而成「見龍在田」。乾為大人,在下象隱於下,離象出則顯,顯則可見,故言「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註:爻辭兼取離象、卦位、爻位而為說——
①離為「終日」,即全天候,即晝夜十二時辰(今二十四小時)。
②析離為兩,則離成上下正反半震(初與二、三與二),正震「乾乾」、覆震「惕若」。正反震皆可象龍。
③析離為兩,則離成上下半震艮合,震為始,艮為終。
④八卦本位,艮居三,陽居陽位,不必變;又為離上爻畫,象一日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