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蒙之道」第十八講:「蒙卦」之上九爻辭解讀

蒙卦》之上九爻辭破解

【原文】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一)釋字(詞)

說文》:「(擊),攴也。從手毄(jī)聲。」本義:敲擊、敲打。

「擊」的繁體字為「擊」,故從手毄聲。「毄」又從軎從殳。「軎」讀wèi,車軸端也。「軎」套在車軸兩端,位於車輪的外側,起固定車輪,防止車輪脫落的作用。有軎必有「轄」。「轄」是穿過軎與軸上的孔,把軎固定在軸上的部件。「轄」上亦有孔,系以皮繩,以防止轄的脫落。可見,繩斷則轄脫,轄脫則軎脫,軎脫則輪脫。「軎」是一種套筒狀部件,安裝時持物、敲擊,才能使之與軸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毄」的本義,引申為泛指敲打、碰撞。「擊」與毄的意義相同,毄當為擊的本字。不過,擊比毄的意義程度更深,打擊的強度更大。

「擊蒙」是指懲戒、約束的一種教育方式。

《說文》:「寇,暴也。與敗賊同義。」

這裡指盜賊。


(二)釋象

《蒙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觀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剛消去的是一個陽爻。《蒙卦》上九與六五以及剛消去的陽爻組成一個巽體,「巽為進退」。「進退」就是來回運動。《蒙卦》上九還是艮體主爻,「艮為手」;又「艮於木也,為堅多節」,這裡取象為教杖。以手持杖,來回進退運動,為敲擊狀,故曰「」。

《蒙卦》最終會變為《解卦》,卦變時,《蒙卦》上九下行而之於四位,成為《解卦》九四。《解卦》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盜」,這裡換言曰「寇」。《解卦》九四是「寇」嗎?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解卦》六三爻辭曰:「負且乘,致寇至,貞吝。」其《象傳》釋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這就說明,《解卦》六三是事非災禍的招引者,是致寇者。那麼《解卦》九四是六三招來的「寇"嗎?可以肯定,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蒙卦》中,上九與六三為正應關係,相互應援而不是敵對關係。《蒙卦》上九變為《解卦》九四後,《解卦》九四與六三由應而比,是來為六三「禦寇」的,而不是「為寇」的。故《蒙卦》上九爻辭曰:「不利為寇,利禦寇。」其《象傳》因而釋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上下」是指《蒙卦》上九變為《解卦》九四時,是由上而下也。「順」是指《解卦》九四是來援助六三「禦寇」的,它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故「」。《蒙卦》六三是一個「行不順」的蒙者,以至於到《解卦》時「致寇至」,招災惹禍。《蒙卦》上九作為六三的應援者,通過對六三的打擊懲戒,來促使六三改正錯誤。所以上九不是「寇」,而是為六三消除災禍「禦寇」的。


(三)義理

《蒙卦》上九是老成人,是施教者。許多嚴厲的老成人經常對愚昧者進行懲戒,看起來很兇,像「寇」一樣。但他們實際卻是真心為愚昧者好,是愚昧者的保護神,是替愚昧者「禦寇」的。在商代初期,伊尹是輔佐商湯的重要卿士。商湯以後,伊尹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掌握著實際的統治權力,很有威望。後太甲繼立為王,由於太甲蒙昧,不遵循成湯制定的典則,於是伊尹便把太甲放逐在桐宮,以示懲戒。過了三年,太甲有了悔改的表現,才又恢復王位。太甲複位後,繼續並發展了成湯的事業,後世稱他為「太宗」。伊尹不是「寇」,他放逐太甲,不是對太甲的傷害,而是真心的幫助,是對成湯事業的極端負責,後人稱為「伊尹之志」。「伊尹之志」就是真心輔佐幼主之志,後人常言「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

伊尹之志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