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媛媛 編輯/周遠方)
「聽力問題看似微小,但隱秘性傷害非常大,會顯著提升抑鬱症、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患病風險。」聯影助聽器事業部臨床與市場負責人屠文河在交流中表示。
然而,聽力問題在中國中老年群體中,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根據天貓健康去年底發布的《中國老年人群聽力損失與助聽器應用調研》,目前中國老年聽損群體規模達1.2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損失的風險將顯著增加。但過去五年,僅有14%的人進行過聽力測試,我國助聽器佩戴率不到5%。
一方面,中國助聽器市場長期被歐美強勢品牌佔據,一隻助聽器動輒4-5萬元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中國本土中小品牌只能擠在低端內卷,無法提供專業驗配和調試,產生市面上超過5000萬台的「抽屜助聽器」,因隨意購買、體驗不佳而被長期閑置。
對此,國內醫療、互聯網和人工智慧「巨頭」們紛紛進入助聽器行業,試圖給出解決方案。不久前,聯影集團旗下的聯影微電子便與京東健康和天貓健康分別達成戰略合作,以共同推動助聽器市場的創新與普及。
國內助聽器佩戴率不到5%
聽力損失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隱形的殘疾」,看上去似乎沒有明顯可見的癥狀,卻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
因為聽力受損,這部分人群彷彿生活在被加密甚至無聲的世界中,不僅僅日常生活交流有問題,還會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社會隔離、焦慮、抑鬱等神經性疾病和心理問題。
屠文河表示,在臨床當中,因為聽力損失而出現抑鬱症的案例很多,他們普遍眼神空洞,沒有精氣神;患上老年痴呆症的也不少,聽力障礙致使他們社交減少、認知負荷加重,注意力與記憶力也隨之下降。
對於聽力受損人群來說,早篩早診早干預,專業的聽力健康指導與佩戴醫療級助聽器是有效的干預手段。
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龔樹生曾介紹,助聽器是老年性耳聾患者目前聽力康復和改善聽覺交流障礙的主要措施。它可以通過擴大外界聲音刺激精準補償聽力,減輕對認知疲勞和認知失敗的易感性,誘導神經可塑性,進而對認知功能產生一定積極作用。
然而,目前在國內市場,公眾對聽力健康認知不足,其中有部分老年人及家屬並沒有意識到聽力損失帶來的危害,認為聽力下降是伴隨年齡增大的正常現象,未引起足夠重視。甚至還有部分患者在意外界的眼光,羞於啟齒,從而導致助聽器佩戴率較低。
根據天貓健康去年底發布的《中國老年人群聽力損失與助聽器應用調研》,目前中國老年聽損群體規模達1.2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損失的風險將顯著增加。但過去五年,僅有14%的人進行過聽力測試,我國助聽器佩戴率不到5%,遠低於發達國家。
與此同時,中國的助聽器產業發展也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數據顯示,我國助聽器90%以上市場份額由進口品牌佔據,包括ws聽力集團、索諾瓦聽力集團、w.d.h聽力集團、gn聽力集團、斯達克聽力集團。
這些集團旗下品牌一隻助聽器的單價可高達四五萬元,導致很多患者又被價格勸退。而國產品牌佔比僅不到10%,主要分布在中低端市場。
屠文河坦言,當前國內助聽器滲透率低,除了消費者認知不足之外,主要還存在兩大痛點:一是價格高昂,技術有壁壘,各種研發成本也非常高,普通老百姓難以接受;二是國產助聽器在高端市場佔比幾乎為零,核心原因還是關鍵技術難以突破。
國產助聽器廠商奮力追趕
雖然國內助聽器賽道一直未能像眼科和口腔領域那樣實現爆髮式增長,但市場潛力不容小覷。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聽力障礙人群數量不斷攀升,為助聽器市場提供了龐大的潛在消費群體。
國產助聽器廠商們也並未放棄在這一領域的突破,通過加大研發力度,部分企業已經掌握了一些關鍵技術,如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降噪技術等。產品類型也日益豐富,從傳統的盒式助聽器,發展到耳背式、耳道式、深耳道式等多種款式,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佩戴需求和美觀要求。
例如,去年4月,科大訊飛推出行業首款搭載認知大模型的智能耳背式助聽器「星系列」,具備星火智能驗配師、ai scene2.0自適應場景識別、70分貝高增益等優勢。2025年1月,又推出智能耳背式助聽器pro「月系列」,進一步提升助聽器的智能化水平。
去年9月,騰訊會議天籟實驗室攜手恆玄科技發布「測聽-驗配-助聽」一站式解決方案。該方案基於天籟自研助聽演算法和恆玄科技的6nm bes2800晶元,可使國產助聽器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85%,並支持遠程驗配,兼容各類安卓手機與藍牙耳機。
聯影微電子則是經過四年研發,完成了助聽器核心底層技術突破,自主研發了異構六核晶元和邊緣側深度神經網路演算法。其首款醫療級助聽器「uorigin源」具備智能降噪、方向性拾音等功能,還針對中文語音特徵和國人日常聲音環境,深度定製了中文言語增強演算法與中文聽力公式。
屠文河向觀察者網介紹,人的聽覺結構和功能很精細,不僅要能聽得見、聽得清還要聽得懂,能有情感交流。而不同個體聽力損失各有不同,這對助聽產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精準專業。基於此,聯影自主研發了晶元與原創的中文聽力公式,且將價格打了下來。
「行業里通常以價格和技術導向劃分高端和低端。價格上,8000元-19000元區間的被視為高端產品,3000元以下為低端產品,但這個沒有一個明確的分界線,還是要看技術層面有沒有達到。」屠文河表示,高端助聽器一個比較核心的指標就是降噪技術,目前聯影的產品能夠實現即使在信噪比低至-5分貝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聆聽效果。
其進一步指出,國產高端助聽器的定位是「技術對標進口,價格極致普惠」。而聯影的產品性能與進口4萬-5萬元機型相當,價格卻控制在2萬元以下,覆蓋3000元至2萬元區間,就是希望醫療級的助聽器能夠以更具性價比的價格普惠給國人。
線上線下聯動解決「買易用難」
除了醫療企業之外,一些互聯網平台也在積極探索解決助聽器「買易用難」問題的方案。因為近兩年,線上助聽器市場正迎來快速增長。
據京東健康統計,2024年京東健康助聽器類商品的總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30%,用戶規模同比增長超過40%,其中80%以上的購買者為子女為家中老人選購助聽器。
另據天貓健康平台調研數據,線上渠道已成為家用醫療器械普惠化的重要突破口。2024年,線上助聽器市場規模佔比預計從2021年的16%增長至21%,人均購買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
不過,助聽器並非普通商品,而是需要定製化的專業服務支撐。京東健康醫療器械業務部助聽器品類負責人宋浩亨指出,市面上一款標價萬元的助聽器,若未經專業驗配,效果基本等同於無。「我們經常會收到消費者投訴,自行網購的助聽器要麼嘯叫刺耳,要麼放大環境噪音,戴上反而更聽不清人說話。」
因此,京東健康決定行動起來,全面升級服務。從售前、售中、售後三部分鏈路進行梳理,售前提供在線諮詢問診,並計划上線自營聽力師服務,為用戶提供專業指導;售中與護士到家合作,提供上門驗配服務;售後則提供365天只換不修、上門取件等服務。
此次和聯影達成戰略合作,也是看重聯影在產品與服務上的高品質與專業性。作為平台方,京東健康希望未來能攜手助聽器品牌,共同全面提升助聽器消費者服務體驗。
天貓健康器械行業總經理奧釘亦告訴觀察者網,天貓健康與助聽器行業頭部商家已經形成了廣泛的合作。像是今年年初,攜手奧迪康、創維、海之聲、科大訊飛、可孚、西嘉、西萬博、西萬拓、左點、摯聽10大助聽器品牌成立「助聽行動品牌聯盟」,並發布了行業首個服務標準。
「疊加技術、服務和價格普惠等多重驅動因素看,助聽器線上市場仍處於增量擴張階段。我們希望能持續發揮在健康消費領域的人群洞察能力與全域運營優勢,幫助助聽器品類商家孵化新品、廣泛地觸達精準人群,協同推動線上助聽器行業市場滲透率及行業良性增長生態。」奧釘說道。
如果能打通線上線下聯動,就能突破聽力健康服務「最後一公里」,這對於聯影來說也是一大創新之舉。
聯影高級副總裁俞曄珩表示:「線上渠道是我們走進千家萬戶的重要路徑之一,希望通過與頭部互聯網電商平台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創新的線上服務鏈條與生態,以此為更廣闊地域的聽損人群,提供醫療級產品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