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和人,但比起對錯,生活中還有更關鍵的元素,例如家庭、友誼和心態。」
我深表贊同。
五十歲之後,人生已走過大半,此時最關鍵的是不是去爭鬥,也不是去競爭,而是要細心呵護家庭,維護友誼,使自己活得更快樂。
曾有人向一位年過半百、每天都笑容滿面的長者請教幸福的秘訣。
長者微笑著回答:「對待一切,不要太過於計較。」
的確如此!世間之事怎能盡如人願。
如果面對不順心的事,自己無法釋懷,總是對人對己過於計較,即便在對錯上爭得了勝利,最終也只是傷害了他人和自己。
不與親人計較,一家和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對身邊親近的人更加嚴格,更加挑剔。
可能僅僅是一件家庭里不起眼的小事,卻可能激起一場激烈的爭執,導致整個家庭失去原有的和諧與溫暖。
儘管爭執過後,家人之間不會因此變得陌生,但來自最親近的人的話語往往最傷人,即便最終沒有造成關係破裂,心中卻可能留下裂痕。
幸福的家庭總是充滿和諧與溫馨。
年過半百,作為家庭的核心,應當學會收斂自己的性格和情緒,對配偶多一些遷就,對子女多一些寬容,對父母多一些耐心。
當矛盾出現時,學會退讓一步,寬容一些,對於他們所犯的小錯不那麼計較。
你會發現,你的寬容和退讓,換來的是一家人的安寧和幸福。
不與朋友計較,不傷友情
實際上,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年輕年老,只要朋友間相處,矛盾總是難以避免的。
例如,他承諾你的事未能實現,或者他做了些讓你不悅的行為……
年輕時,你或許可以決絕地與朋友分道揚鑣,因為失去一個朋友,你還能結交新的朋友。
但是,過了五十歲,友情往往已歷經數十年。
若因瑣碎小事而鬧得彼此不再往來,將來你可能會感到懊悔,甚至這可能成為終身的遺憾。
能與你共度半生的朋友,是一種福氣,對於這樣的友情,應當倍加珍惜。
面對不觸及原則的小事,不妨學會寬容,不斤斤計較。
你的寬容和大度,將有助於維繫友情,讓你的餘生不至於太過孤單。
不與自己計較,活得舒心
人們之所以常常感到痛苦,並非是因為與他人爭執,而是因為與自己爭執。
簡單來說,就是無法釋懷,無法放下。
工作不如意時,人們會責怪自己不夠勤奮;孩子表現不佳時,會自責沒有教育得當;
父母離世時,又會自責未能及時盡孝……
如此這般,日復一日地沉浸在自責和內疚之中,心情沉重,不僅無法改變令人遺憾的結果,反而既傷害了他人也折磨了自己。
在人生旅途中,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面對遺憾,我們不應過於苛責自己。
相反,應該學會放寬心胸,放下執念,轉而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五十歲以後,關鍵是要看淡得失,保持積極的心態,讓一切順其自然。
這樣,生活才會更加舒適愉快。
五十歲之後,我們已經度過了大部分的歲月。
半生的辛勞,半生的付出,餘下的時光不應再讓自己陷入糾結和疲憊。
與其耗費精力在與人或與己的計較上,不如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生活。
不與他人計較,收穫的是友誼;不與自己計較,得到的是內心的平靜。
餘生,願你學會不計較,從而在剩餘的時光里,享受幸福和安寧。
END
作者:離雨微涼,一個能理性,能感性,喜歡用文字表達個人觀點,給你帶去心靈治癒,情感解惑,人生感悟的90後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