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產稅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先是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比較》的一篇名為《新時代中國財政體系改革和未來展望》文章中表態:
探討財政體系的未來發展導向需要問題導向,並提出了可行的選擇方案,其中之一是建立適合作為地方稅的稅種。
樓繼偉指出:房地產稅是最適合作為地方稅的稅種,在經濟轉為正常增長後應儘快開展試點。

緊接著,去年7月份,又提到了「完善房地產稅收制度」
對此,經濟學家馬光遠已經說了,短期來說,房產稅落地的概率並不大,但是長期來講,房產稅遲早要來!

一旦房產稅落地,中國兩套房家庭將面臨更大的持房壓力,屆時房產稅會怎麼徵收,成了眼下大家更為關注的話題。
對此,財稅專家張學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個即不誤傷剛需、又抑制炒房行為的「免徵方案」,大概是這樣的:
①人均住房面積40平米以內,可以免稅;
②稅率不搞固定,按照0.2%-1.2%階梯式收稅;

以此為依據,假如三口之家住房面積在120平米,那麼就免稅。
但三口之家總住房面積140平米,超出的20平米,按照0.2%的稅率,每年稅費就是:20平米×房子評估價2萬/平×2%=800塊。
如果超出100平米,評估價1萬/平,1.2%的稅率,每年的費用支出就是12000
由此可見,資產價值越貴的地區,繳納的稅金也越高!
(註明一下,上述這個繳稅比例並不是官方的,具體房產稅繳納比例多少,還得看後期地方上的政策)

而且一旦房產稅採取一刀切,可能對誤傷以下特殊群體:
①單身人士,他們同樣居住三房兩廳100平米的房子,如果按照人均40平米免稅,他們就要繳納60平米的房產稅。
但他們畢竟只有一套住房,如果僅僅以面積來判斷是否繳納房產稅,這樣就太不人性化了。
②老年人群體,如果兩老人夫妻,其中一老人突然離世,原來的免稅面積變成繳費面積,老人靠養老金很難承受這樣的支出壓力。

所以針對這兩種情況,也有專家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房產稅更需要以面積和套數來綜合考慮
說的簡單點就是,如果名下只有一套房,建議免稅,或者給予他們更多優惠。
比如單身或離異、孤寡老人可以享受1.5倍的免稅面積,這樣剛需群體也不至於稅費壓力太重。

但總體來說,這個稅將來將如何收取,主要還得看各地的政策和上面「各大老闆」商量後的結果。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不論採取哪一種方式徵收房產稅,將來對於中國2套及更多房產的家庭來說,肯定受衝擊最大。
畢竟房產稅徵收的主要目標針對的都是那些持有大量房子的「富人」,他們持有的房子套數越多,面積越大,將來稅收支出也會更多。

那麼多套房家庭該如何應對呢?
可以通過幾個方式:
第一,評估資產,優化資產
評估一下名下的房產有沒有保值潛力?如果是一線和強省會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子,還可以拿一拿,未來保值增值潛力更大,出租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如果是人口外流嚴重的三四線小地方房子,將來賣不掉又出租困難,變現或更明智。
第二,以租養稅
先預估每年可能承擔的稅費支出,對比租金收入,如果租金收入可以覆蓋掉稅費支出,可以繼續留著;覆蓋不了,建議關注市場機會,尋求高點變現更為明智。
而且以租養稅還得考慮到未來的租賃市場飽和趨勢,會不會影響租金收益等等,這裡面都有不確定因素,都需要提前分析了解。
第三,關注政策動態
說不定以後也會有稅收優惠,到時千萬別錯過機會。

結語
房產稅漸行漸近,剛需多關注政策動態,啥時落地,怎麼收,起碼的有個了解
多套房家庭就別再想靠炒房暴富了,以後的持房壓力更大,未雨綢繆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