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車圈裡廝殺得最慘烈的,一定是緊湊級轎車市場,各類產品層出不窮。但幾年下來,能笑到最後的依然只有少數幾款產品。大多數車型選擇了沉淪,合資也好,國產也罷。當然,在豪華車領域,競爭也堪稱慘烈。前有一線豪華BBA強勢佔領,後有二線豪華品牌靠著巨額的優惠牢牢佔據市場。那麼,對於我們今天的主角——堪稱冷門豪華的英菲尼迪QX50又如何呢?
外觀:較為超前
家族式的海浪紋中網,星際式前大燈設計帶來的辨識度極強。而側面更強調了運動屬性,兩條硬朗的腰線貫穿車身,動感十足。精心設計的彎月型D柱,以及與車頭遙相呼應的尾部設計,都展現出英菲尼迪在設計上的用心。當然,這也不是對英菲尼迪的誇讚,作為一台豪華品牌旗下的車型,理應有這樣的設計語言。在這個強手如林的豪華車世界裡,若拿不出點較為超前的設計理念,都不好意思自詡豪華品牌,更何況對於英菲尼迪這樣的二線豪華品牌而言。在豪華感以及品牌積澱尚無法與BBA正面對抗時,出挑的外觀設計思路也許是一個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好辦法。
內飾:沃德十佳
作為日產之上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QX50的內飾也完美繼承了日產的衣缽。論設計嘛,不算好看。但論工藝以及材質的選擇,英菲尼迪QX50可謂當仁不讓。車內的皮質內飾大多由手工縫製而成,頂棚的材質竟然選用麂皮材質。所以,這套內飾能獲得2018年沃德十佳內飾,也不意外了。而對於一貫弱勢的科技配置,QX50也沒有讓我們失望。HUD抬頭顯示與車內的三塊大屏聯結成了四屏幕車機聯網中控系統,功能繁多,讓人有點眼花繚亂。
動力:不算出彩
而在動力上,QX50搭配的是一台2.0T可變壓縮比的渦輪增壓發動機。192kW的最大功率在目前看來並不算出彩,但380N·m的峰值扭矩卻可以傲視群雄。發動機經過特殊設計,所以發動機的壓縮比可在8:1—14:1之間,根據使用場景的不同而智能切換。當動力需求大時,發動機迅速進入低壓縮比狀態以獲得更好的動力輸出表現,而在巡航階段時,發動機則進入高壓縮比狀態以獲得更好的燃油經濟性表現。當然,低油耗和高動力從來不是可以兩者兼得的,即便是搭載此類可變壓縮比的發動機,日常駕駛風格較為粗暴的情況下,油耗也不容樂觀。只能說,英菲尼迪把這款發動機的潛力幾乎挖掘到了極致,儘可能的提高動力,也儘可能的節省燃油。
線控:有點怪異
提到QX50,便不得不提這套DAS2.0線控系統。對於許多初次接觸QX50的車友而言,線控轉向系統帶來的手感是很怪異的。因為採用電傳信號的方式,方向盤和轉向機之間沒有了機械鏈接,少了一絲人車的溝通感,由地面傳遞到方向盤的震動也是微乎其微。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適應後,筆者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會為這套系統著迷的,因為改用了電信號傳遞方式,轉向反應更快,延遲更低,手感甚至比原先的電子助力還要優異,實在讓人愛不釋手。
寫在最後
英菲尼迪QX50的起售指導價為333,800元,頂配車型指導價為469,800元。在與BMW X3,Audi Q5L這類老牌強手面前,壓力確實很大,從每個月2000台左右的銷量也可見一斑。對於英菲尼迪而言,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才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在產品力相仿的情況下,品牌影響力才是影響銷量的最大因素。
當然,在終端市場,QX50有著不小的優惠。但在一線豪華品牌以及強二線豪華品牌面前,英菲尼迪的存在感很低。只能寄希望於英菲尼迪日後能把更多的費用投在營銷上。畢竟,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品牌知名度弱,銷量便無從談起。於英菲尼迪而言,如此,於QX50亦如此。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