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新趨勢,長安汽車「萬箭齊發」,華為、騰訊、寧德時代也入局了

2019年對於長安汽車來說,可能是並不「美好」的一年,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長安汽車旗下的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銷量下滑,長安汽車全年虧損超過20億元。尤其是長安系自主品牌,差點被迫滑落到二線自主品牌陣營,一時間長安汽車的境況似乎很不樂觀。但是從9月份長安CS75 PLUS上市以後,似乎解除了某種「封印」,長安CS75 PLUS在上市一年多的時間裡,不僅銷量非常優秀,而且在很多地方沒有優惠,其他車系的銷量也還是迎頭趕上。長安汽車不僅「王者歸來」回到了一線自主品牌陣營,在利潤層面的表現更是優秀,凈利潤達到34.9億元,同比大增230.98%。在這樣蕩氣迴腸的逆轉背景下,長安汽車11月14日與央視聯手打造了《第一發布》,揭開了長安汽車品牌日的序幕。

當全球汽車品牌在國內市場雲集,合資品牌在價格、配置層面不斷傾軋自主品牌,以及很多自主品牌已經被迫出局的情況下,作為自主品牌頭部,未來最有可能要和合資品牌短兵相接的長安汽車來說,如何突破現有格局,在汽車「新四化」的趨勢下依然能佔得先機,是一個很現實的課題。在品牌日活動上,長安汽車發布了一系列戰略規劃和布局,在一年多蕩氣迴腸的逆轉背景下,顯得尤為底氣十足。

在品牌日活動上,長安汽車首次披露了全新智能化構架—長安方舟構架。長安方舟架構完整覆蓋A0級-C級的所有車型,在智能化、電動化的大趨勢下,長安方舟構架以智能、大數據為基礎,賦予車身、底盤等基礎性能的持續迭代,在安全性層面也將滿足美國IIHS五星、中保研全優安全標準,讓汽車本身變成持續可升級,內核可延展的智能化產品。

在品牌和產品布局層面,除了現有的長安本品牌以及UNI系列高端車型之外,長安汽車將在未來聯手華為、寧德時代等全球科技領先企業,三方將在未來打造一家高端智能品牌。當然這也是長安汽車發展的必然一步,隨著吉利推出領克,長城推出WEY,一線自主品牌推出高階新品牌是大勢所趨。長安汽車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是在我們看來,「第三次創業」以來的持續積累和沉澱,或許能帶給這個新品牌更加沉穩、持重的特質,讓這個品牌的未來更有前景。

而在自動駕駛汽車層面,長安汽車是目前唯一一家已經實現量產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檢測的自主品牌。也就說,只要規則允許,長安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就能直接量產、上路。而在方舟架構的賦能下,預計到2025年,將有百萬台級別的車輛將加入方舟自動駕駛世界。

在智能汽車而領域,目前長安汽車已經與騰訊、華為等全球科技巨頭取得了深度合作,與其他合作夥伴一起,打造長安智能車雲平台。而智慧成長性電氣架構高度集成整車控制器,未來可實現其中控制,讓車輛本身變成一個智能終端,並且與智能家居、智能娛樂、AI智慧助手、超級ID等智能場景深度融合,讓汽車和手機一樣,用起來得心應手,和其他智能設備互聯互控成為現實。

長安汽車歷來注重對客戶體驗的感知和提升,去年長安汽車提出了「知音夥伴計劃」,並且提出了價格透明、時間標準、品質保障、快速響應、服務專業等「誠信服務五大承諾」,讓很多車主在今年年度的特殊時期,感受到了長安服務層面無微不至的關懷。如今在新的服務理念下,長安汽車以客戶為原點,構建從識別、達成、評價到改善的全過程客戶體驗體系,通過用戶在線服務評價渠道,確保用戶意見快速傳遞,並及時獲取管家團隊的快速響應,單店客戶直評得分結果明示給客戶,幫助其他客戶消費決策。

在過去幾年幾年,長安汽車相繼推出了「北斗天樞計劃」、「知音夥伴計劃」、「香格里拉計劃」等相關產品和技術計劃,當初看來,似乎沒有太多實施的必要,現在隨著長安汽車的迅速崛起,這些計劃都已經成為長安汽車持續智能化、電氣化的指導性思路,並且將持續發揮作用。

經歷了一年多蕩氣迴腸的逆轉「表演」,長安汽車品牌日,開得底氣十足,各種新計劃持續揭秘,讓我們看到了長安汽車厚積薄發的品牌沉澱,也讓我們對這個務實的自主品牌有了更多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