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推定全損的邏輯變了

2月21日,國內最大的事故車拍賣平台博車網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計劃募資約5億港元,用於線下網點擴張,研發、技術升級及潛在投資,三大戰略包括投資3.2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損傷資料庫;與18家拆解企業共建認證零部件流通體系;試點「定價權共享」模式綁定保險公司。

博車網在招股書中提到,新能源汽車的損失率比燃油車高1.5~2倍,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通常更有可能被推定為全損車;新能源汽車三年殘值率低於50%,比燃油車低近10個百分點;由於配件集成度更高,新能源汽車的平均維修成本也更高,通常比燃油車高20%~30%,這些意味著與同車齡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折舊速度更快,險前車輛價值更低,需要調整估值及拍賣流程,但也為事故車拍賣提供了新機遇。

推定全損讓人歡喜讓人憂

隨著博車網赴港IPO消息的傳出,作為其主營業務的推定全損再次引發行業關注。

車輛推定全損是一個保險術語,指車輛在事故中受損後,保險公司經評估認定其修復成本超過車輛實際價值的一定比例(通常為50%~70%)或車輛已無法修復,此時保險公司會按全損處理,直接賠付車輛的實際價值,而非支付維修費用。當車輛推定全損時,如何確定車輛的實際價值關係到車主可以獲得多少保險賠償,關係到車主的切身利益。通常保險公司在確定賠付金額時,會結合車輛的承保金額、使用年限、車況折舊、施救費用、二手車市場情況等因素與車主協商車輛的實際價值。但是由於現在新車、二手車價格波動較大,保險公司和車主對車輛實際價值的分歧也越來越多。

對於車主來說,誰也不希望日常用車中遭遇事故。當愛車出現嚴重事故被推定全損時,車主希望得到儘可能多的保險賠償,也屬人之常情。

2024年10月,陳先生駕駛汽車經過涵洞時,車輛因涉水太深而熄火,無法繼續行駛。經過初步檢查,4S店給出的維修報價為15萬餘元,而陳先生投保的車損險保險金額僅為12萬元。得知車輛沒有維修必要後,陳先生與保險公司溝通,按推定全損的方式賠付。保險公司經評估後給出的車輛全損賠付金額僅為6萬元。對此,陳先生表示不理解。

值得玩味的是,有車主為推定全損報價過低而不滿,也有車主因為想讓愛車被推定全損而絞盡腦汁。

據了解,2021~2023年,老款極氪001的市場指導價一直保持在29.9萬元起,但到了2024年,由於產品升級換代,同樣的價格可以購得全系標配8295晶元、激光雷達、800V高壓系統和動力電池、雙電機四驅、HUD等高端配置的新款極氪001。與此同時,老款極氪001在二手車市場的估價「大跳水」。

隨後,有老款極氪001車主在車友群曬出了自己的撞車經歷,卻引來眾人羨慕。這位車主稱自己在2022年花29.9萬元購得的極氪001發生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推定全損,賠償金額超過27萬元。拿到賠償之後,他購買了新款極氪001,並享受1萬元的老車主優惠。

消息傳開後,老款極氪001車主以及部分極氪007車主便按捺不住,竟然在車友群討論起如何能讓自己的車被保險公司推定全損。這種看似聰明的行為,實則涉嫌騙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七條就明確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故意製造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故意造成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規定,保險詐騙數額特別巨大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沒收財產。個人保險詐騙數額在20萬元以上就屬數額特別巨大,後果不堪設想。

新能源價格戰倒逼改變賠付規則

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越來越高,以及汽車市場進入價格暗戰階段,車主(被保險人)對事故車輛推定全損的意願在逐漸增強,全損中出現理賠金額爭議的問題也愈加凸顯。

記者就推定全損話題採訪了專業人士張先生。他表示,保險的邏輯是在保險事故發生後,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的經濟損失進行補償,以確保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恢復到損失前的狀態,且被保險人不能因保險賠償獲得額外利益為基本原則。因此,在事故車輛推定全損的過程中,保險賠付的金額基本滿足車主購買同品牌型號配置、同品質車況的二手車即可。

保險行業協會制定了以新車購置價每年折舊固定比例來計算二手車承保金額的規則,保險公司可以在此基礎上有限浮動。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價格波動脫離了以往價格波動的規律,並且帶動燃油車價格也出現大幅下跌,尤其在2024年汽車市場空前的價格戰造成二手車價格出現斷崖式下滑,因此常規的每年固定折舊率為基礎計算的保險車輛承保金額和市場的二手車價格之間產生巨大差異。

據統計,三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承保金額和二手車價格平均相差了6萬元,燃油車平均差距在4萬元左右。這就造成了上述極氪案例的出現,全損協商賠付時更多考慮了承保金額而忽略了當前二手車市場價格,導致車主(被保險人)拿到的賠付金額遠高於二手車的市場價格,從而讓被保險人相當於變相獲利,這種獲利又進一步催生了其他被保險人騙保的衝動,增加了保險公司的賠付風險。以往「跪求全損」的極端案例並不多見,但若不及時解決這種全損理賠金額爭議的問題,「聰明人」的騙保行為恐會加劇,並從行業問題升級為社會問題。

在車輛推定全損的賠付金額判定上,相對合理的做法是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在推定全損過程中,引入二手車估價數據,依據市場化的二手車價格積極進行溝通和協商,確保被保險人的利益得到合理補償,最終達成協商賠付協議,完成推定全損的賠付。通過協商推定全損,可以合理地降低保險公司的成本,同時也能滿足更多被保險人的全損意願,實現雙方共贏。更重要的是,根據市場化的二手車價格來評估受損車輛的實際價值,從而規避可能產生的車主道德風險問題,減少騙保等法律風險。

推定全損量將穩步提升

一面是新能源維修貴的矛盾難以在短期內解決,另一面是,汽車保有量及車齡增長、二手車降價等因素都將進一步推高車輛推定全損案件數量。因此,不少業內人士建議,應加大對推定全損知識的宣傳力度,推進以市場化的二手車價格為基礎協商全損賠付金額的方案,讓更多車主對推定全損的模式有所了解,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維護好自身權益。

在汽車市場相對成熟的美國,早已建立起完善的汽車保險、理賠、二手車和報廢回收體系,擁有完善的車輛健康檔案、對車輛價格有比較公允的市場化評估體系、車輛脫敏交易數據公開可查等。這些便捷可查的真實數據為保險公司與車主在車輛事故理賠談判,尤其是推定全損賠付金額協商中提供了重要參考。據悉,2023年美國保險行業推定全損數量已達到近400萬輛。

對國內而言,完善的二手車價格評估體系是實現保險雙方共贏的關鍵。通過建立科學規範的二手車價格評估機制,為保險承保、理賠金額提供客觀公允的定價依據,既能確保保險公司合理控制賠付成本,又能保障被保險人獲得足額補償,從而有效維護保險損失補償機制的正常運轉。這種專業化的價值評估不僅有助於平衡保險雙方的權益訴求,更能推動保險行業回歸風險保障本質,最終實現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雙重目標。

文:陳萌 編輯:焦玥 版式:李沛洋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