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新能源車,是選有「油箱」的好,還是沒有的強?答案來了!

新能源車的崛起,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因為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突破40%,大街上跑的電車越來越多——連我那平時最愛開油車的老丈人,都開始動心了。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買新能源車,究竟是選有「油箱」的好,還是乾脆選沒有的更強?

聊到這個問題,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說實話,如果沒用過新能源車,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選錯。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件事!

01 先說純電車

說到純電車,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省錢!

確實,電費比油費便宜不少,尤其是家裡有充電樁的,基本上幾毛錢一度電。

算下來每公里成本,連油車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但如果你覺得,純電車的優勢只有省錢,那就有點低估它了。

純電車最大的優勢,反而是它的「簡潔」和「效率」。

首先,純電車少了發動機、變速箱、排氣系統這些複雜的機械結構,維修起來省心太多。

沒有機油、火花塞、三元催化這些需要定期更換的東西,保養費用也低得離譜。

就拿特斯拉來說,首保基本就是檢查一下剎車和空濾,費用頂天幾百塊。

而油油車,可能光換機油都不止這價。

再一個,就是駕駛體驗上的「絲滑感」。

沒有換擋頓挫、沒有發動機的噪音,踩下電門那一下的推背感,真的能讓不少開慣油車的人,直呼「真香」。

特別是在城市道路上,遇到紅綠燈頻繁起步的時候:

純電車那種「安靜+順滑」的感受,絕對是油車比不了的。

而且,電門響應的直接性,讓純電車在超車、併線時的自信感也更強。

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純電車有這麼多優勢,為什麼還有人猶豫呢?

接下來,咱們再聊聊帶油箱的新能源車,看看它們到底哪兒讓人放心。

02 「有油箱」的電車有啥優勢?

提到這個問題,不少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續航穩。

畢竟有油箱兜底,再遠的路也不慌。

但僅僅只是如此,可不足以讓增程/插混發展得這麼快。

細數起本質原因,往往發現:

有油箱的電車,真正讓人放心的,是那種「有退路」的安全感。

就拿冬天跑長途這件事來說,純電車一到高速上,續航就像玄學,開著開著電量掉得飛快。

可插混車和增程車完全不慌,電不夠了直接燒油接著跑,不用盯著導航上最近的充電站心裡發慌。

特別是節假日出遊的時候,看著服務區排隊充電的純電車,插混/增程車主的那份從容,真不是裝的。

而且有油箱的電車,還有一點特別實在——用車場景的自由度更高。

說白了,就是你不管去什麼地方,都不用擔心拋錨在路上。

譬如回老家一趟,山高路遠也沒關係,反正還可以加油;

或者開啟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管開到什麼地方,你都能盡顯從容。

就這個表現,是純電車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

聽上去,似乎答案很明顯了:

只在城區跑,買純電車就好了;但凡有不確定的因素,還是買「帶油箱」的棒。

但現實,可並沒這麼簡單。

03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不管是插混還是增程車,雖然有油箱兜底,但有時候反而是「油電兩頭堵」。

說白了,就是想用電的時候嫌電池小、續航短;

想燒油的時候,又覺得費錢,還不如開純油車省心。

先說說插混車吧,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用電局限」。

不少插混車的純電續航只能跑五六十公里,跑個短途還行,稍微遠點兒就得燒油。

這種感覺,真的讓人不是滋味——因為用車成本的差距太大了。

再看增程車,雖然「電驅為主,油發電」的設計挺聰明,但也不是完美的。

不少增程車在高速上跑,發動機發電的效率低,油耗不比油車省,甚至還有噪音大的問題。

而且增程車的快充效率也一般,如果沒有家充,去公共充電樁真的很折磨。

更讓人糾結的是「保值率」這事兒。

因為如果說純電車因為電池衰減,大家不敢接盤,那麼增程/插混就更危險了。

畢竟電池更小,衰減得更快,買二手的人心裡更沒底。

有些插混車主吐槽,去二手市場轉一圈才發現,根本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而是車販子都不願收。

所以,給大家的建議就是:

有條件,還是選「長續航的純電車」更好。

那種續航超700公里,快充功率大於300kw 的純電車,真沒啥焦慮的。

沒有條件,增程/插混也行。

但前提是要有家充樁,要是沒這個玩意,真的別選。

因為雖然沒有長途焦慮,但「短途焦慮」,會天天纏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