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不買增程車了?建議學這種買法,體驗過才知道多明智!

隨著新能源車的迅速崛起,越來越多人將目光聚焦在增程汽車上。

畢竟,相對於純電車的續航焦慮,這種車可油可電,怎麼看都是最好的選擇。

也是因為如此,2024年國內增程式汽車銷量超過了11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90%…

但有趣的是,在這種火熱的背景之下,也有越來越多人不買增程車了——特別是那些「過來人」,他們開始採用新方案了。

體驗過這種「新方案」才知道,的確比一味追求增程更好,簡直太明智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01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買增程車了?

提到這個問題,倒不是增程車有什麼致命缺陷,而是不管是用油,還是用電,似乎都沒那麼「爽」。

說白了就是,靠純電出行時,看似200公里的續航足夠使用。

但真正開上路,就會發現捉襟見肘:

一方面,200公里續航的車,實際能跑150公里就不錯了,尤其進入冬天后,續航還會縮水。

另一方面,當電量剩下20%時,車子會自動啟動「強制保電」模式。

所以實際可用的續航,根本沒有想像中的多。

這帶來的問題就是非常依賴家充,且稍微有額外的出行要求,即必須用油了。

此時,往往會陷入兩難:

用電呢?覺得半路去充電很浪費時間;用油呢?又感覺很浪費油,特別不划算。

更糟糕的是,用油時的體驗也不盡如人意。

增程發動機一啟動,噪音大、震動強,動力還明顯衰減:

整車跑起來一點都沒有電車的感覺,反而像一輛動力不夠的油車。

更讓人頭疼的是,油耗也不低,動不動就能跑出8個,甚至10個油耗,真的讓人有點「心累」。

也是因為如此,很多過來人開始採用新方案了。


02 過來人是怎麼做的?

他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即買大電池、純電續航超過700公里的電車。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純電續航不再是問題。

大電池意味著,你在日常用車中無需頻繁充電,尤其在長途出行時,續航完全不必擔心。

說白了,700公里的純電續航,高速一口氣跑個400公里毫無問題,就這個表現已經沒什麼焦慮的了。

畢竟,400公里的路程往往要開4個小時甚至5個小時。

而此時,鐵打的人都該休息了,剛剛去充個電,其實非常完美。

當然,單靠大電池還不夠,更多「過來人」選擇了全域800V的電車。

因為在這種技術的加持下,能顯著的提升電車的真實續航。

具體來說就是,更高的電壓下,通過相同的電流,發熱量會減少。

而很多能量的溢散就是通過發熱體現的——這方面的影響減少了,能耗自然降低了。

也正因為如此,國家「西電東送」的舉措也採取了特高壓技術,旨在減少傳輸過程里的損耗。

另一方面,在800v 技術的加持下,充電效率還會飛速提升。

說到底,採用400v 技術的電車,平時充電有個60kw 就不錯了,當然有些「續航焦慮」。

但採用800v 技術後,充電往往能高達300kw,也就是說10-15分就能補充80%的續航。

考慮到這個情況,續航也提升了,能耗也減少了,充電速度也快了很多——肯定就沒必要選增程車了,不是嗎?

03 真有這麼完美嗎?

聽起來,似乎這一切都太完美了。

大電池、超長續航、全域800V技術,充電快、能耗低——這些優點是不是讓人有點懷疑,這車到底有沒有缺點?

其實,完美的事物往往是不存在的。

雖然大電池+800V技術帶來了許多讓人興奮的優勢,但依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方面,雖然800V充電技術,極大地提升了充電效率,但並不是所有的充電樁,都能支持如此高壓的充電需求。

雖然這種技術的普及速度在加快,但在一些地方,特別是二三線城市或偏遠地區,仍然可能存在充電樁網路不夠完善的情況。

所以,很多時候,只能享受120kw 的功率。

另一方面,如果生活在東北等極寒地區,純電車的續航衰減依舊很嚴重。

而此時,可能增程車更加合適——除非你很少跑高速。

當然,很多也許並不認可,覺得堵車怎麼辦?充電樁沒有位置怎麼辦?

其實這樣的問題並不用擔心!

畢竟,100度的大電池,你再怎麼堵車,都消耗不了多少能量。

參考家用空調,就算是5匹的,一天才用幾度電呢?

至於找不到充電樁,那就更不用糾結了。

說白了,你都800v 技術了,何必在高速搶小功率的充電樁。

還不如下了高速,方圓5公里內,基本有大功率的樁可用——效率更高,等待時長更短,豈不是更舒服。

總的來看,如果預算充足,且使用條件不極端,不要無腦買增程了。

因為「可油可電」並沒想像中完美。

否則,也不會有很多人說「增程的盡頭是純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