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奧迪?

在紛繁的全球汽車豪華品牌之林中,衝破迷霧的為什麼總是奧迪?


在中國消費者眼中,何為奧迪?


它可能是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市委一號車,也會是冤種老師及其300萬粉絲的「排面」,更是那一句「你只管踩油,剩下的交給quattro」。在與中國市場同頻共振的三十餘年裡,奧迪帶給中國消費者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汽車品牌而已。


從1988年,奧迪100進入中國,填補了豪華轎車的空白開始,奧迪在中國打造了汽車產業合作共贏的第一個成功典範,率先開闢了中國豪華車各主流細分市場;建立了第一個成熟的豪華服務營銷體系,第一個將全球標準4S店服務模式引入中國;創立了獨有的『全價值鏈本土化』模式,為豪華汽車本土化生產鼎立標杆……



在無數個「首創」與「第一」的榮耀下,奧迪以時代先行者之姿,先行於每個時代的風口浪尖上。


如今,中國汽車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電動化與智能化變革在刷新認知的同時不斷重塑產業格局。當迷霧與衝突呼嘯而來,通往未來的路變得模糊不清,所有人都還在等待張望時,奧迪再一次勇立於潮頭。


今年5月奧迪和上汽集團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雙方聯合開發的全新平台——「智能數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也正式啟動。


11月7日在上海,奧迪在華髮布新品牌AUDI並攜首款AUDI E概念車全球首次亮相,在一周後的廣州車展上,AUDI官宣鄭欽文為品牌代言人。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奧迪用非常肯定的態度蹚出了一條百年豪華品牌的創新之路,一如三十五年前義無反顧進入中國市場的那般模樣。


我們不禁要問,在紛繁的全球汽車豪華品牌之林中,衝破迷霧的為什麼總是奧迪?



「突破科技 啟迪未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應該把目光回調,看看一百多年前夢開始的樣子。


1909年,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於茨維考(Zwickau)創辦奧迪汽車公司(Audiwerke),正式開啟了奧迪品牌的百年傳奇。1932年,汽車聯盟公司(Audi AG)始創,四大汽車製造商正式合併,奧迪開始採用四環徽標,品牌基因的傳承發展之路就此鋪開。



1965年,大眾公司將奧迪品牌收入麾下,幾年後,奧迪產品系列的推廣口號統一為「突破科技 啟迪未來」,這句話也伴隨著奧迪品牌的成長揚名世界。


1976年推出五缸發動機,1979年推出渦輪增壓,1980年發布quattro 四輪驅動獨步天下,1994年推出全球首款中大型豪華轎車A8,將輕量化技術應用推廣至汽車行業。幾乎在每一個時代路口下,奧迪都用革新和突破,為未來創造無限可能。


或者說,正是因為奧迪以科技為引擎,才在「塑造高端移動出行的未來」之路上推動了時代的演進。在這段榮譽與挑戰交織的歷史征程中,「進取」是奧迪的精神所在。



90年代,全球汽車工業再次走到十字路口,全球汽車市場的增幅放緩,幾大汽車集團之間格局搖擺不定,行業併購與重組的消息不斷傳來,其中不乏戴姆勒-梅賽德斯對克萊斯勒的垂涎覬覦,也有福特對馬自達的虎視眈眈。所有人都在迷霧中找尋新的市場、新的出口。1988年5月17日,奧迪毅然選擇來到中國,開啟在華合作。


自此,奧迪正式進入中國,開啟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嶄新時代。此後,1996年和1999年,奧迪200奧迪A6先後下線,後者填補了中國高檔轎車的空白,甚至在未來20年,成為同級別市場的標杆。


值得注意的是,奧迪不是僅僅在市場層面突破,同時也開啟了本土適應性開發的嘗試和探索,在外觀、發動機、車架等方面根據中國市場需求進行本土適應性開發。


本土化的最經典車型,就是2005年在奧迪A6基礎上升級的奧迪A6L。作為首次「加長」的探索與嘗試,開創了國產高檔車加長的先河,並成為國際豪華品牌的「中國標準」。


事實上,在最開始的時候,奧迪不太理解中方提出這一需求的文化背景,但在對中國消費者的駕駛習慣進行了一系列深入的調查研究後,最終決定將加長版奧迪A6引入中國。



或許,這也是AUDI在拉丁語中「傾聽」本義的最佳體現。進取不是一味的冒進,更不是蒙住眼睛捂住耳朵沒有方向地狂奔。


無論是在世界舞台上與各大豪華品牌逐鹿全球,還是不惜一切代價在中國市場里開疆拓土,奧迪在思考中沉澱,在沉澱中發現,在發現中改變。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看到了一個在每一個時代大潮前,果敢、決絕、自信的奧迪,弱者順應潮流,強者引領時代。



走對每一步


幾年前,沒有人會想過中國豪華車市場會在未來短時間內迎來改朝換代的變化。但隨著新勢力造車的強勢崛起,這場由電動化智能化帶來的市場變革來得如此的劇烈和徹底,以至於到現在還有人束手無措。


毫無疑問,舊秩序的瓦解與重構也意味著新勢力榮登台前,奧迪要做這個時代下的先行變革者。



經歷一番徹骨之寒,那個熟悉的奧迪回來了。在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變局下,同樣擁有百年歷史的奧迪發布了新品牌,新的標識、全新的車型、全新的設計語言、全新的組織架構。


在發布會現場,有媒體表示,奧迪做出多大的改變都不足為奇。或許,在奧迪每一個宣傳片末尾那兩聲已成藝術的心跳中,都包含著奧迪邁出這一步的果敢與勇氣。「行於心動間」——這是AUDI品牌與四環品牌之間獨有的浪漫。



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兼技術研發董事高德諾表示,「新品牌與四環品牌一脈同於源,傳承了奧迪基因。同時在電動智能網聯出行時代進一步彰顯『突破科技 啟迪未來』的奧迪品牌內核。」


在新品牌發布之後,多種聲音不絕於耳,讚美、懷疑、抨擊……事實上,對於奧迪而言,在邁出第一步的那一剎那就已經贏了,就如同當年不惜一切進入中國、毅然決然選擇「加長」一樣,奧迪會贏下每一次時代對他們的考驗。



在合作過程中,在德國和中國兩地各有專屬的研發團隊:德國團隊負責造型、品質工藝、駕控及智艙體驗等工作,中國團隊負責人機交互、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新車將具備國內第一梯隊的自動駕駛能力以及全場景式數智化陪伴智艙,實現領先當前主流豪華品牌智能生態水平。


100%奧迪DNA +中國頂尖智能電動技術的強強聯合,AUDI走出了一條豪華品牌前所未有的新路。



在邁出品牌與產品發布的重要一步後,AUDI與同樣在網球賽場上年輕而又進取的鄭欽文結緣,成為本屆廣州車展上的一抹高光。藉助鄭欽文在年輕一代中廣泛的影響力和號召力,AUDI作為全新發布的品牌迅速地傳遞出了新品牌的價值和理念。


由此也能看出奧迪在這個全新品牌身上所展現出的魄力。


比起那些猶豫不決與躊躇不前,奧迪專註於中國市場的全面創新,其「中國速度」也讓外界看到了希望,並且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徹底。


從汽車乃至全行業來看,奧迪是少有的格外重視中國市場,願意傾聽中國聲音的企業。這份對中國的尊重與敬畏也一定會為奧迪爭取逐鹿全球的資本。



正如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所說:「如果能在中國成功,那就一定能在全球成功。」


可以預見,這場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電動化智能化大潮很快也將席捲至全球。儘管目前AUDI品牌專註於中國,但不排除未來奧迪會以中國市場為起點,依託與中國頂尖科技技術成果,向全球市場輻射奧迪豪華智能電動車的影響力,成為奧迪閃耀全球舞台的第二增長曲線。


在通往下一個百年的征程里,奧迪已然佔得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