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人將目光放到電車身上。
畢竟,許多人都說,電車不僅駕駛起來更加平穩、安靜,長期算下來,由於電費遠低於油費,還很省錢。
結合目前的政策來看,現在出手,似乎是一個正確的抉擇。
然而,真是如此嗎?
身邊不少人汽車領域的從業者,他們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年到底什麼樣的人,才適合購入電車?盲目購買會遭遇哪些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目前市場的情況。
01 目前的市場情況
提到電車的市場情況,今年可謂是風雲變幻。
先不提年初的慘烈競爭,攪得雲海翻湧,最近,王傳福直接表示,未來三個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可能會突破50%。
想要達成這個目標可不容易,畢竟,整個今年2月,中國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也就35.8%,想要達成50%,至少要超15%的增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價格戰無疑會進一步加劇——否則,短時內,絕對達不成這個目標。
另一方面,技術進步也難以忽視。
過去,我們常常聽到關於電車充電慢、找充電樁難等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些問題正在逐步被克服。
先是,車企紛紛推出搭載800v高壓充電的車型,將充電速度壓縮到了20分鐘這個區間,使得補能焦慮,得以大大緩解。
接著,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充電樁的功率和數量有了質的突破。
畢竟,在此之前快充樁的充電功率大約在60kw,充50度電需要一個小時。
如今,標準快充樁的功率已經達到了120kw,超級充電樁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60kw,大幅縮短了充電時間。
同時,充電樁的數量也實現了驚人的增長,從2018年的約30萬台增長到如今的超過300萬台,年增長接近100萬台。
這一切聽起來這麼美好,為什麼今年還是不能閉眼入呢?
理解未來的趨勢很重要!
02 未來的趨勢變化
提到未來,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於,電池技術會引來巨大的突破。
而且這種突破,來得比我們想像中快,而且快的不是一點點。
先是蔚來汽車宣布他們的半固態電池,將在4月量產。
在此之前,他們於去年就做了測試,旗下半固態電池成功達成了1000公里的續航。
上汽集團也不甘落後,宣布將在其旗下的智己L6等新款車型上,應用量產級的半固態電池。
這一切意味著,2024年將成為半固態電池崛起的開端,預計在未來一兩年內,這項技術將逐步成熟並普及到更多家庭中。
因此,如果急於在這個階段購車,可能會錯過電池技術的重大進步,遭受技術更新的「背刺」。
此外,汽車晶元技術的進步也不容忽視。
畢竟,英偉達這個市值超2萬億美金的巨頭就要來了,將推出Thor汽車晶元。
它的這款新晶元算力高達2000TOPS,是當前主流水平的50倍甚至更多。
因此,綜合這2個情況來看,可能沒那麼「完美」,還是需要注意2個情況。
03 該注意哪些情況?
首先,就是考慮購車預算,是否寬裕。
對於那些經濟條件極好的朋友,等待半固態電池技術的成熟和上市,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畢竟,這種新型電池,將大幅提升充電速度和續航能力,為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
然而,如果你的預算在20萬左右,現在就是一個購車的好時機。
在電動汽車技術邁向新的里程碑之際,傳統的三元鋰電池和鐵鋰電池,很可能會出現大幅度的促銷活動。
以新款極氪001為例,直接95度電池起了,實為加量不加價的典型案例。
未來,更多車企一定會效仿,標配100度電車將變得更加普及。
此外,需要考慮汽車晶元的算力提升,對自己的實際影響。
雖然更高算力的晶元,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智能化體驗,但從目前的技術發展看,智能駕駛尚處在發展階段,尤其是在複雜多變的城市路況中,僅僅依靠算力提升,並不能徹底解決所有問題。
因此,對於那些要求不是非常高、預算相對有限的人來說,選擇在今年購入,無疑是一個既實惠又實用的決策。
總而言之,無論是站在技術革新的前沿,還是抓住當下的優惠機會,最終的決策,都應歸結於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