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亦是自動駕駛的「鯰魚」嗎?

「目前確實正在推進中。」11月23日晚,特斯拉中國方面對國內媒體記者的提問作出了回應。之後,以「特斯拉中國回應FSD(完全自動駕駛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在國內落地」為詞條的話題,更是衝上微博熱搜。

隨著11月17日四部委發布《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特斯拉FSD落地中國市場倒計時成為行業的熱議話題。今年以來,智能駕駛儼然成為車企的「必爭之地」。在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下,面對政策端、企業端雙雙釋放信號,人們不由得開始猜想,特斯拉FSD在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會否再掀起一次「鯰魚效應」。

技術已就緒 政策還需突破

將時間的指針撥回3年前。2020年10月,特斯拉在美國首次推出FSD測試版,經過迭代升級,系統硬體已進化至第4代。不過,由於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原因,特斯拉FSD並未在中國市場落地。

特斯拉車主吳瑤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AP)系統已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可根據應急情況主動制動、避讓,其快速道路的輔助駕駛、輔助變道等功能讓車主感受到了安全及智能的優點;FSD是AP的進階版,根據互聯網上的視頻,其在美國市場的應用中,功能更安全、更智能。」

事實上,對於特斯拉FSD何時落地中國,業內的猜測從未停止。泰伯網創辦人、董事長兼泰伯研究院院長劉玉璋認為:「特斯拉FSD入華,一方面需要技術上的準備,另一方面則離不開政策上的突破。在技術準備方面,現在已經比較成熟。」

今年3月,特斯拉FSD硬體WH4.0,在沒有任何發布與宣傳的情況下直接「上車」。特斯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今年的公司股東大會上提到,截至目前,特斯拉FSD Beta版用戶已累計行駛1.9億英里(約3.06億公里),FSD Beta的發展非常迅速,未來其安全性將遠遠超過人類駕駛員,達到10倍的安全性水平。

今年5月,上海經信委方面曾表示,將推動特斯拉自動駕駛、機器人等功能板塊在滬布局。而當下業內外討論熱度的來源,則始於國內對L3~L4自動駕駛獲准上路的政策發布。《通知》提出,將遴選具備量產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准入試點;對取得准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在限定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

記者獲悉的最新進展是,11月21日,特斯拉中國官網在中國車主手冊上更新加入了FSD Beta的相關內容,具有實現高速NOA和城區NOA的能力,提供普通、舒適和自信三種模式。

帶來的影響或不如電動化

自動駕駛實現市場化之前,需要大量的實際道路測試以及有關部門的監管和審核。據了解,特斯拉為使FSD在中國市場順利落地,一直在進行準備工作。為滿足國內監管和政策方面的要求,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落成並啟用了本地化的數據中心。根據今年8月的一則新聞報道,特斯拉正在計劃組建一個20人左右的本地運營團隊,以推動FSD在中國市場落地。此外,特斯拉還在中國嘗試成立一個數據標註團隊,規模約百人,應是為訓練FSD的演算法做準備。

行業人士對特斯拉FSD落地中國都持肯定態度,認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國汽智控首席執行官尚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以來,人工智慧帶動了AI大模型的發展。這讓特斯拉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自動駕駛路線,並開始使用大模型。目前,智能駕駛技術及市場不斷成熟,按照這個趨勢,特斯拉沒有理由不儘快促其FSD進入中國市場。」

那麼,特斯拉FSD「空降」之後將帶來什麼影響?在文遠知行的一位負責人看來,如果特斯拉FSD落地中國,高階自動駕駛的市場「蛋糕」會越來越大。尚進給出了自己的觀點:「特斯拉FSD給自動駕駛行業帶來的改變,遠不如汽車電動化帶來的震撼。」他認為,作為採用純視覺技術路線的代表,特斯拉FSD雖尚未落地中國,但影響早已產生。目前行業熱議的「軟體定義汽車」、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演進、域控制器應用等話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皆由特斯拉自動駕駛而來。而在汽車智能化浪潮的席捲下,國內汽車行業一直都在為此做準備。隨著未來特斯拉FSD落地中國市場,這種影響將更加深遠且持久。

劉玉璋提出,從整個自動駕駛的市場競爭力來看,目前整個行業可以分為3個梯隊:第一梯隊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漸進式技術廠商,以及Waymo等專註L4自動駕駛的躍進式技術企業,它們有很多里程積累,數據驗證也做得比較快;第二梯隊包括「蔚小理」、賓士、寶馬、華為等,它們的綜合技術實力較強,研發投入較大,已推出量產車型,且相關配置正在快速「上車」;第三梯隊企業數量眾多,開始進行自研,甚至有計劃發布車型,但考慮到技術、成本和安全,進度慢於前面兩個梯隊。

如果特斯拉FSD進入中國,面對的市場競爭態勢顯然與3年前大不一樣了。有行業人士表示,如果此前特斯拉FSD的態勢是「攻」,那麼如今面對「蔚小理」等的布局,以及華為等新生力量的入場,或許要「轉攻為守」。

關注對商業模式的改造

目前,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積累了較為充分的技術和經驗,依靠此前在中國建設的本土數據中心和通過「影子模式」收集道路數據等前期布局,按照政策法規的要求完成流程,特斯拉或將很快能夠在中國市場引入FSD。不過,尚進告訴記者,應從整車的角度來看待特斯拉的領先性,而不能僅僅從智能駕駛的方向進行評判。

車夫諮詢合伙人曹廣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特斯拉採用的是「用汽車智能化拉動其電動化產品(銷售)」的策略,這也是目前造車新勢力形成盈虧兩種狀態的根本原因。在他看來,造車新勢力要在汽車智能化技術路線上做更多反思。比如,特斯拉「重視覺智能計算」的路線,需要大量硬體及軟體的支撐,而中國企業在應對策略上還有一定的缺失。

此外,特斯拉FSD落地中國帶來的影響,還將表現在智能汽車的商業模式上。曹廣平認為,FSD可能開啟特斯拉「0利潤銷售」時代——產品在銷售時也許沒有利潤空間甚至虧本,靠售後OTA升級等服務帶來盈利。有鑒於此,中國汽車行業需做好特斯拉車型再次價格下探的準備。一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從業者向記者表示,特斯拉FSD的到來可能會促使自主車企調整自動駕駛路線,並進一步降低成本。

據悉,特斯拉FSD的使用率正快速提升。據華西證券數據統計,特斯拉FSD今年3月在全球市場的使用率約為3.8%,4月提升至約11.2%,截至6月約為14%。龐大的FSD訂閱用戶,將進一步鞏固特斯拉在成本和規模上的兩大「殺手鐧」。

劉玉璋表示,2025~2030年將是整個自動駕駛市場「洗牌」的關鍵期。未來兩年,即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將決定未來5年的市場格局。

文:趙瓊 編輯:龐國霞 版式:趙方婷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