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創佳績!7納米晶元實現量產,不是華為,來自中國車企!

在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大壯實驗室

編輯/大壯實驗室

中美晶元戰爭迎來了新格局,在中國科技領域領來的新消息,今年3月30 日,湖北芯擎科技公司發布7納米車規型SOC晶元「龍鷹一號」,作為科技領域佼佼者的華為沒有製造出來的晶元,卻被湖北芯擎科技公司製造出來了,那什麼是「龍鷹一號」呢?

一、「龍鷹一號」

在2021年底,中國第一款7納米智能座艙晶元「龍鷹一號」問世,多項性能超越國際同行。

在2022年完成三輪超15億的投資,加速了晶元上車驗證之路,並在2023年3月後旬實現了量產,搭載了更多的國產汽車上。

所謂7納米,指的是晶元內部的晶體管之間有7納米的間距,這樣的間距可以給晶元里騰出更多的可利用空間來排布更多的晶體管電路,從而形成更強大的算力,據官方顯示,「龍鷹一號」SOC晶元擁有88億個晶體管。

「龍鷹一號」國內首顆7納米級的車規級智能素材晶元,他的超高算力可以支撐多塊屏幕同時運轉,也就意味著,在一台車上,可以實現實現爸爸開車、媽媽看視頻、兩個孩子玩遊戲三者的高度運行,指甲蓋大小的晶元,如果一樓來看的話,需要要蓋出87層樓。

在這麼小的空間裡面放這麼多的晶體管,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那芯擎科技公司又是怎麼從一個流片實現量產呢?

二、「龍鷹一號」製作的心路歷程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凱表示,其實在2022年年底就已經批量生產了,但是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很難向外界召開發布會,而在3月30日召開的發布會並不是為了表明「龍鷹一號」可以量產,而是已經實現可以快速上車了。

但是對於2022年上半年的投資情況和自研自產的行業現狀,王凱表示,為了保障供應鏈安全和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車企會不斷增加,但是不是每個車企都能建成晶元公司的。

汪凱表示,自己的公司能夠在短短的的時間裡做到了7納米晶元從流片到量產,離不開三點原因。

第一個就是人員素質他公司80%的員工的學歷都是博士、碩士學歷並且這些都是研發人員,第二芯擎科技背後強大的股東陣容,第三芯擎科技藉助很多專業資質,獲得了更多產業和資本的認可。

「龍鷹一號」採用多核異構架構設計,擁有8核CPU、14核GPU,以及8TOPSAI算力的獨立NPU,同時,音視頻處理能力最多可支持7屏高清畫面輸出和12路視頻信號接入,並在行業內率先配備了雙HiFi5DSP處理器。

同時,「龍鷹一號」還內置了獨立的功能安全島、信息安全島,不同的處理器集群獨立服務於不同的功能領域,滿足ASIL-B等級的系統安全功能。

三、華為7納米晶元

其實,早在2019年,華為就已經研製出7納米SOC級晶元,該晶元是全球首款旗艦5GSOC晶元,也是全球首款基於7納米和EUV工藝的5G SOC。

這個晶元一發布出來,就吊打美國最高規格的晶元,氣的美國總統特朗普直接簽署了一項國家禁令,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和軟體。

在此之前,晶元一直是中國整個科技領域的「短板」,也是美國少數能夠對中國發動攻擊的領域,在過去的數年時間中,美國一直在晶元領域對我們發起進攻。

其中包括整合荷蘭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禁止他們向中國出口光刻機等相關設備,也禁止他們對華輸出高性能晶元,同時還強迫台灣台積電要遷往美國,所有這些手段說明,美國試圖利用手頭僅有的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

然而,中國華為科技企業領域在國際舞台上「站起來」之後,美國便開始利用自身在半導體領域內的優勢來對我們進行打壓和制裁,為了擊倒中國華為公司,在全方位對中國華為公司進行了阻攔,不僅頻繁修改晶元規則,還籠絡日本、韓國、荷蘭等發達國家進行對中國華為圍追堵截。

就算美國不斷地修改晶元規則,甚至於聯合日本、韓國、台灣成立晶元四方聯盟,籠絡日本、荷蘭簽訂三方協議,限制半導體設備的出口,也還是無法中國晶元向外出售。

根據近些年全球半導體晶元市場的預冷,很多晶元企業都遇到了極大的經濟危機,為了能夠使中國替他們分擔一些經濟壓力,很多晶元公司一直都在勸誡美國,希望可以恢復正常出貨。

要知道,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製造產業基地,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晶元消費者市場,面對中國市場這一大塊「蛋糕」,任誰都想分一塊,畢竟現在世界範圍內也找不到第二家可替代中國的市場需求。

況且,不僅僅是國際上一部分國家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甚至連許多美國晶元企業公司都不願意中國退出市場。

依據最新消息,台積電、三星等廠商的出口貿易豁免權獲得了延長,可以在中國大安路擴建代工廠,而且可以引入先進設備,與此同時,美國還通過重新放鬆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範疇的形式,放鬆了對一部分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的出口管制。

除此之外,美國也透露出,並不想和中國脫鉤,還想將美國企業繼續放在中國,無疑,種種情況都已經表示,在中國與美國的晶元戰爭之中,中國取得了勝利。

四、中國其他新科技

除了「龍鷹一號」車載型晶元讓人震驚之外,中國還有很多新型的科技更讓人期待。

在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禮上,東風-100遠程超巡航導彈讓無數國家為之震撼,這是一款多功能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可以距離地面50到100米的高度飛行。

在2023年6月4日,中國航發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艱苦研發,中國航發燃氣輪機有限公司成功使「太行110」通過產品驗證鑒定,這就意味著「太行110」已經可以生產,該燃氣輪機可以實現多種燃料發電、減少碳排放、能源安全提高和高質量發展,極大的填補了中國的重功率產品的空白。

在7月22日醫療領域也傳來了好消息,中國成功研發出價格大幅降低的3.0T核磁共振儀。由於高端的核磁共振儀器的製造都是被少數國家給壟斷的,所以價格非常昂貴,但是,自從中國研發出價格僅位進口儀器的十分之一的3.0T核磁共振儀以後,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先進醫療技術帶來的好處。

近期,中國航空工業在新型航空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預示著第六代航空發動機時代的到來,為中國航空工業增添了一抹亮色,在發動機技術領域,甚至超越了美國的F-119發動機

渦扇-15、渦扇-19和渦扇-20等航空發動機的高速突破,不僅為中國的軍事飛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還為民用航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可能性。

中國早已不在是過去工業落後的國家了,也不再模仿西方國家,或者大批量的進口西方國家東西的低端工業國家了,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中國已經在高端科技和工業鏈上超越了很多西方國家,中國的國產品牌正在崛起

中國的軍事、科技、工業、經濟、新能源製造、智能產業等多方領域都已經在國際上家喻戶曉了,其中,新能源製造業和智能手機產業是中國國產品牌的兩大代表,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