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平平無奇的7kW充電樁,才是用戶最需要的技術?

上個月買了台ID.3,成為了電動車車主。

雖然過去開過很多電動車,但都沒有真正意義上長期使用,至少沒有從真正的車主角度來體驗,所以很多細節的優劣長短是get不到的。

過去一直認為超級快充是企業最拿手的技術,其實用了一個月電車之後,掉頭來看其實7kw充電樁才是最優秀的發明。

原因很簡單:方便、省錢。

買電動車的車主都是精於算計的,事實上外部商業充電樁使用率並不高,主要是應急使用,雖然速度快,但商業充電樁也有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太高。

隨著一波價格上漲之後,商業充電樁的價格已經接近每度電兩塊錢左右。

以ID.3這個百公里電耗15kWh左右的電動車為例,百公里的用車成本是要飆升到30塊錢左右的,每公里3毛錢的成本,已經和混動轎車相差不多。

所以我們退一步來看,電動車的優勢其實就是站在電價便宜的基礎上獲得的,那麼高昂電價背後其實一切都是不值得的。

7kW充電樁的經濟性能在這種對比下就顯得非常明顯。

一方面,本身7kW充電樁的價格不貴,基本上在1500元左右就可以入手,目前的技術可以保證安全和效率,充電設備便宜是一個巨大的優點。

另一方面,7kW意味著對應的就是能夠輕鬆享受到家用電6毛錢的價格,這樣一來百公里的使用成本能有效降低到9塊錢。

目前的電動車續航可以輕鬆做到400km左右,日常代步配合著7kW充電樁不會有任何焦慮, 2-3天一充都完全沒有問題。

7kW充電樁代表著理論層面是一小時可以充進去7kWh的電量,以一台電池容量60kWh的電動車為例,即便是跑空的情況下,最多9個小時也能充滿。

而且,7kW充電樁的安裝標準也很簡單,家用220V就能夠使用,電流為32A。

以我的這台ID.3為例,7kW充電樁下每小時補能速度是50km左右,5個小時就能補充250km左右的續航,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實際續航能力。

以上說的是便利性,下邊說的是經濟性能。

220V電壓網路下有1.8kW、3.5kW和7kW三種,7kW是最快的一種,將速度、便利、經濟性能做到了完美的平衡。

一台Model 3在7kW充電樁上使用,充40kWh電的成本在25元左右,能夠滿足未來一周的使用,經濟性能非常出色。

而且7kW充電樁的充電速度也不會耽誤緊急用車,三個小時就能補能100km+以上, 是和商業充電樁可以形成完美互補的。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技術其實從來都不是看起來高大上的東西,特斯拉的V3超級充電樁其實用戶使用頻率很低,小鵬、AION、吉利的超300kW充電樁基本上使用的也不多。

太貴了!用這些充電樁充電的成本甚至要反超混動車輛,電動車車主是根本不可能去使用的,不是用不起,而是根本沒有必要。

日常使用過程中,大家其實根本沒有那麼趕時間,即便是電量不足,也會選擇到附近的充電樁適度補能。

比如說如果我出一趟200km的長途,事先充滿電,在目的地充電樁補能10kWh,就能夠順利返回。所以從真正的用戶角度來看,7kW和商業快充樁是可以做到完美互補的。

而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定是7kW,受益最大的也一定是7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