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召回超122.7萬輛,新能源車型為何成召回「大戶」?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牛小歐 於建平 北京報道

上半年結束之後,《華夏時報》記者統計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上的召回公告發現,今年上半年共有29個品牌累計發布52起乘用車召回公告,總計涉及缺陷汽車數量為247.4萬輛,同比小幅下降2.76%。儘管召回規模再度創下自2015年以來的新低,但是通過召回車型分布來看,新能源車型已然成為召回主流。

新能源車型成重點召回對象

分國別來看,上半年,美國品牌累計召回乘用車120萬輛,占召回總量的48.50%;德國品牌召回66.85萬輛,佔比27.02%;日本品牌召回39.93萬輛,佔比16.14%;韓國品牌召回6.17萬輛,佔比2.49%;英國、瑞典義大利品牌召回數量皆不足萬輛,佔比均不到1%。

而上半年中國品牌召回12.51萬輛,佔比5.06%,僅有3家企業,分別為蔚來北京汽車奇瑞汽車。其中,蔚來於1月6日備案召回了997輛蔚來ET5;北京汽車召回最多,1月17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備案召回了10.75萬輛紳寶D50奇瑞則於5月12日備案召回了1.66萬輛奇瑞瑞虎8 PRO。

再看幾個重點數據,今年上半年召回頻次最高的汽車品牌是賓士,在2月10日—6月30日,共計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8次召回信息,累計召回32.71萬輛缺陷汽車。

今年上半年召回缺陷汽車數量最多的品牌是特斯拉。特斯拉上半年共計備案了兩次召回信息,合計召回 110.73萬輛缺陷汽車,涉及 Model YModel 3Model SModel X。召回車輛主要問題,在於消費者不能自主選擇動能回收的模式和程度,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也沒有足夠提醒,由此增加長時間誤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增加碰撞風險。

除了這些重點數據外,記者注意到新能源車型成為上半年的重點召回對象。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超過122.7萬輛新能源汽車被召回,占召回總量的49.7%,遠超去年同期31餘萬輛。仔細研究,其中除了作為新造車企業代表者的特斯拉外,極星等純電品牌均在召回榜單上。而合資品牌發布純電車型召回的品牌也不在少數。包括:賓士、寶馬豐田、沃爾沃、捷尼賽思等;Jeep路虎等在傳統認知中象徵越野的傳統品牌,發布了旗下混動車型的召回。

汽車行業分析師林述成對《華夏時報》記者坦言:「可以看到,儘管當前新能源賽道開啟『狂飆』模式,其技術也在實現飛速發展,但更大的市佔率和進化速度也讓其目前存在的問題逐漸暴露,並更具指向性。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2.0時代後,如何進一步實現高質發展也成了重要課題。畢竟在各大車企紛紛湧入後,新能源車市場競爭越演越烈,『馬太效應『加速行業淘汰。」

建立新能源車安全「底線」

據記者統計發現,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安全問題相關的召回數量排在召回原因第一位,其中動力電池熱失控問題最為頻發。

今年1月初,極星宣布召回2019年9月10日至2021年1月28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20—2021年款國產Polestar 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共計26輛。召回原因是範圍內部分車輛因動力電池模組電芯可能存在內短路,當動力電池處於高能量狀態時可能出現電池模組過熱,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動力電池熱失控,存在安全隱患。

今年2月,北京賓士汽車有限公司召回生產日期在2022年9月18日至2022年10月29日期間的部分國產EQE電動汽車,共計223輛。本次召回原因是召回範圍內車輛的高壓電池管理系統軟體控制邏輯設置不合理,可能造成高壓蓄電池內部的絕緣測量設備(IMD)異常關閉,導致高壓蓄電池斷電,車輛在行駛中失去動力,存在安全隱患。

一位天津的新能源車主趙先生心有餘悸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我的車輛購買了一年九個月、行駛里程不到3.6萬公里時,發生了一件讓我至今都感到後怕的安全隱患。有一天天氣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我的車一晚上沒開,第二天出行啟動車後無預兆性的電池熱失控,彈窗提示電池過熱,動力電池異常,全車突然斷電,讓我心有餘悸。」

趙先生還表示:「因為無法預知和判斷下一個突發安全隱患會是在哪天哪個地方出現。突發的電池溫度過高、熱失控、全車斷電這種高危安全故障是否會在夏天時有發生?如果當時我跟家人是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接下來我們會發生什麼?車速失控會不會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在行駛中會不會突然自燃?這些都讓我感到擔憂。」

針對動力電池熱失控問題,林述成向記者介紹,動力電池可以接受度溫度範圍一般是在零下40—60攝氏度之間,有效的溫度範圍應該是在10—30攝氏度左右,當溫度過高和過低時都會對它的生命周期或者剩餘使用壽命造成很大影響,有可能會引發一些熱失控帶來的安全隱患。且新能源車使用的動力電池通常由多個電池單體組成,當某個電池單體出現故障或老化時,可能會導致電池包整體熱失控。另外,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動力電池會逐漸老化,在高溫、高濕度等惡劣環境下,老化的電池更容易出現故障,導致熱失控。

除了動力電池熱失控外,召回原因還包括動力電池軟體或硬體故障導致車輛在行駛中失去動力等問題。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安全第一是確保其長期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和前提。因此國家監管部門也高度重視,放出了大刀闊斧的整改信號。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開始嚴格新能源汽車事故主動報告制度,加大缺陷調查力度,開展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風險預測與防控關鍵技術研究,制修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等相關標準規範。同時,還就消費者反映的包括電池起火等問題共同約談了部分新能源車企。

汽車行業觀察員趙永琪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加大力度建設電動汽車的安全『底線』,才能提升行業整體安全水平,真正帶動新能源產業的良性發展。國家的高度重視勢必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提升行業整體安全水平,同時對提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起到質的作用。另外也需要各新能源汽車廠家和電池生產企業在完善新能源安全性方面多花心思,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嘗試,通過持續提升技術水平,研發不同的技術路線、不同的產品等,長期有效地提高車用動力電池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