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召回110萬輛車!反人類的「單踏板」,究竟好是壞?

5月12日,國家質量發展局發布公告。特斯拉終於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計劃從5月29日起召回1104622輛車。

這次召回的理由非常明確,召回的車輛沒有允許駕駛員選擇能量回收制動策略。同時,對駕駛員長時間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沒有提供足夠的提醒。以上因素疊加在一起,可能增加長時間誤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增加碰撞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旗下的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也跟進了這一事件,算是給單踏板的特斯拉做了「定性」,屬於缺陷產品類別。

至此,鬧了幾年的單踏板模式「爭議」,終於有了官方層面的認定。單踏板模式究竟是好是壞?讓功夫汽車帶大家一起看一下。

(1)非始作俑者,卻發揚光大

在搞懂單踏板模式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制動能量回收系統(braking energy recovery system)。

對於傳統燃油車來說,其實是沒有自動回收的概念的。車輛減速或者剎車,依然是通過動力系統功能,然後機械式卡鉗就開始工作。這個時候制動系統就會發熱,然後熱量直接在大氣中釋放掉。

而混動車和電動車卻不一樣,因為電機的存在,它們天生就很適合利用制動能量。豐田90年代末的混動普銳斯,就用上了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具體動作就是減速或者剎車時,驅動電機可以反轉給蓄電池充電,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車輛的續航。

既然新能源車的動能回收這麼容易利用?為何不利於動能回收來取代剎車呢?實際上很多車企早早就進行了試水。比如日產leaf聆風、第一代寶馬i3(非現在的油改電版本),以及雪佛蘭bolt,都曾經採用過單踏板模式。

踩下踏板就是加速,抬起踏板就是剎車,可以說將動能回收和日常駕駛完美結合到了一起。這樣做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一隻腳就能完全控制車速,而且動能回收的突兀感不像傳統電動車那樣嚴重,畢竟是自己在控制力度嘛。至於缺點嘛,就是時不時容易出事。

雖然這些配單踏板模式的車型同樣配了專門的剎車,但長時間一隻腳控制車速,情急之下則很容易一腳油門踩下去,也就是媒體經常報道的「突然加速」。

前面也說了,特斯拉並非單踏板模式的創造者。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模式是特斯拉發揚光大的。這一方面得益於特斯拉確實賣得多,市場影響力大;另一方面則得益於特斯拉強大的宣傳能力,明明就是為了省點電,愣是被它宣傳成了先進的代表,甚至完全超越了傳統的駕駛模式。

而且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並不能關掉,消費者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這也是市面上唯一一家。

所有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確實讓特斯拉成為了單踏板模式的代表。

(2)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由於在很多人眼中特斯拉就是高科技的代表,而單踏板模式又是特斯拉一直賣力推廣的技術,潛移默化中這種技術有了非常多的擁躉,這也導致它的爭議就一直沒斷過。

比如去年年末的潮州重大事故,造成了「2死3傷」的結果,事故所涉及到的疑點,很多就指向了單踏板。根據監控信息,在出事之前車輛一直在加速,老司機曾經四次按下p檔按鈕,卻沒有觸發剎車動作,最終釀成惡果。

這件事的爭議非常大,司機多次按下p檔按鈕,所有依然在努力控制。要麼確實是車輛失控了,要麼就是車主情急之下踩錯了。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這種老司機都控制不住車的情況,確實令人害怕。

而特斯拉的擁躉們卻絲毫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就是這些事故司機太「菜」了,自己一兩天的時間就嫻熟掌握了單踏板的技巧,並且「絕對不會」踩錯。特斯拉官方也曾多次做出回應,表示要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不會開就別開,別敗壞特斯拉的名聲。

雖然特斯拉其實也有兩個踏板,它本身是有專門的剎車踏板的,但當一個踏板有加速、減速、剎車三種運行狀態的時候,確實大大增加了誤判的概率。尤其是司機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發生誤踩的概率確實會大大增加,這從邏輯上是講得通的。

目前來看,特斯拉終於「認慫」了,進行了大面積的召回,也對產品進行了升級。雖然與其他車一樣單踏板模式依然會保留,但會增加一個關掉動能回收的選項,也算是知錯能改吧。

最失望的大概是那些忠實的粉絲了,他們本在各大論壇與其他消費者「死戰」,沒想到特斯拉自己卻承認了產品缺陷。這樣的落差對於很多人而言,其實比他們本身遭受安全隱患更令人失望。沒錯,這其實就是「飯圈」的特點,真相不重要,立場很重要。

(3)警惕車圈「飯圈」化,就事論事不香嗎?

關於特斯拉單踏板的事,功夫汽車之前提過好幾次,有的文章閱讀量也不低。但吵來吵去依舊是站隊,並沒有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如今的汽車圈,似乎開始搞「飯圈」那一套。你愛比亞迪,我愛特斯拉,他愛極氪或者理想,互相挑對方的缺點,掩飾己方的缺憾。在功夫汽車看來,這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極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最典型的就是所謂的全景天幕,明明就是把傳統的天窗換成了一塊大玻璃。成本降低了,然後抗熱輻射能力減弱了。尤其是一些沒有遮陽簾的車,夏天裡簡直是時時刻刻頂著一個「小太陽」,別提有多難受。

但在特斯拉的宣傳和運作下,這種設計硬是成為了高科技的代表,甚至很多廠家也開始模仿。畢竟又能降成本,又能給人一種高端的感覺,何樂不為呢?

其實不做天窗完全可以,稍微注重一下遮陽就夠了。廠家偏偏覺得不夠酷,就要讓用戶頂「小太陽」。關鍵在「飯圈」文化的作用下,這種行為還不能批判,要不馬上會成為眾矢之的。

還有包括不用雷達的智能駕駛,用所謂的環保膠貼。都是廠家拿了名聲,省了成本,消費者卻承擔著極大的不方便,這就是非常不好的現象。

在功夫汽車看來,產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應該以讓消費者用得舒服,用得省心,用得安全,用得成本最低為最大的追求。而不是僅僅因為它是某個廠家推出的,就無腦支持。

就像那些一直為單踏板模式搖旗吶喊的人,在他們眼中是對特斯拉愛得深沉。但某種程度不也是讓廠家改的更慢,造成了更多的事故。從這個角度來說,不也是變相在「作惡」嗎?

(4)功夫拍案

特斯拉終於默認了反人類設計,集體召回整改,絕對是好事一件。古語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功夫汽車又看到了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有些粉絲又跳出來。表示特斯拉召回是良心,可以取消強制動能回收了,大家趕緊買起來。敢情幾年的死不認錯,屢次挑釁消費者,造成了無數起事故,如今來個簡單的矯枉過正,就又變成了業界良心?

這「飯圈」,是越來越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