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真漂亮!」這是去年4月,恆大老闆許家印體驗剛剛下線的新車恆馳5時發出的感慨。
這款官方描述為造型時尚內飾奢華、科技感爆棚的「30萬以內最好的純電SUV」,據說開啟盲訂10小時內,訂單就衝破了5萬輛。
然而,從量產下線正式交付以來,至今5個月的時間裡,恆馳5隻賣出900多輛。
這幾天,隨著一紙「暫時停產一個月」的公告,引發了外界對恆大「造車夢碎」的各種猜測。
01
2塊錢都給多了
4月24日晚,恆大汽車突然拋出一份公告。
公告中,恆大汽車明確表示:與母公司恆大集團達成協議,將旗下47個恆大養生谷項目賣給恆大,作價2元人民幣。
輿論頓時嘩然——47個恆大地產項目,僅要2元,這是故意來製造話題嗎?
事實上,眼下的恆大汽車,已經沒有精力來製造話題博取流量。此外,這番左手倒右手的買賣,給2塊錢都多了。
為什麼這麼說?
官方通告中,恆大汽車表示會暫緩生產一個月,計划到5月份重啟生產線,給出的理由是資金不足。
關注恆大汽車的網友都知道,恆大一共發布過9款車型。最終落地下線走向量產的,只有這一款恆馳5。
而恆馳5累計交付900多輛的慘淡銷量,根本無法支撐恆大汽車的正常運轉。
另一個,據恆大此前發布的公告,恆大汽車的47個養生谷項目,雖然估值約為601.54億,但負債凈額約為247.89億。
●圖源:鳴金網
直白一點,表面上看起來花了2塊錢買了47個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房地產項目。實際上,這些鋼筋水泥的真實價值是負的248億。
確實,2塊錢都給多了。
那麼,恆大汽車旗下又怎麼會有47個養生谷項目呢?
原來,早期恆大集團為推動恆大汽車上市做了項目「打包」,將港股上市公司恆大健康改名為恆大汽車。
這番操作,讓彼時一輛車都還沒造出的恆大汽車,市值迅速飆升到6000億,直接站上人生巔峰。
●圖源:恆馳微博
據其他媒體報道,2020年恆大汽車沒賣一輛車,卻實現了年度總營收154.87億,毛利潤26.95億。
營收從哪來?僅有1.88億源於新能源汽車業務。其餘的,都來自養生地產業務。
這麼一看,如今左右手互倒的目的也就很清晰了。
反正恆大集團現在境內外負債高達7537億,再接248億,也不嫌多。
而輕裝上陣的恆大汽車,在新能源火熱的態勢下,沒準還能幫助回天乏術的恆大集團,扳回一局。
02
3年融資290億
羅永浩曾說過:如果你欠銀行100塊,那是你的煩惱。如果你欠銀行1個億,那是銀行的煩惱。
恆大什麼時候能還上欠的幾千個億,是所有借錢給恆大的銀行的煩惱。
曾經的恆大集團,或者說是許家印,是極其幸運的。
2008年金融危機,欠了銀行100多億被追著還債的許家印,在危急關頭獲得了地產大亨鄭裕彤、劉鑾雄慷慨相助的幾十億「救命錢」。
●圖源:恆馳公眾號
至於逃過一劫起死回生的恆大,怎麼又一次站在了懸崖邊緣,媒體的解讀各有不同。
有說恆大的企業文化是老闆說了算,無人站出來提意見;有說是因為恆大什麼都想做,恆大足球、恆大冰泉、恆大糧油、恆大理財、恆大汽車等等……
並且,這些都是需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瘋狂砸錢的項目,最後卻大都落得賠本賺吆喝。
所以,眼下的恆大,喊不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天知道,可能下一秒,就墜入了徹底崩盤的深淵。
●圖源:恆馳微博
兜兜轉轉,曾經願意慷慨相助的地產大亨們,看到如今再次身陷囹吾的恆大,也只有送上一句「自求多福」的安慰了。
畢竟,這些年資金周轉困難的,不止恆大。
話說回來,假若恆大這艘巨輪沉沒,總要留有一線生機,給那些期待看到黎明曙光的投資人們。
據媒體報道,恆大汽車是寄託了許家印近些年最多心血的項目,也是眼下他手上為數不多還能擁有調動話語權的資產。
●圖源:恆馳微博
經過這一番將248億負債丟給恆大集團的倒騰之後,恆大汽車的資產負債表就會令人眼前一亮。
萬一還能實現許家印的期許:恆大汽車要正常經營,未來3年需要290億融資。
03
為夢想窒息
夢想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有著無限可能,也將激發無限潛能。
可惜,造車是一個實打實的角逐過程。有些夢想明明看到了生機,一旦風雨來襲,卻多少有些飄搖。
許家印是有造車夢的。不然,也不會沖著賈躍亭的PPT造車就狂砸幾十億。
斗轉星移,賈躍亭帶著他的法拉第未來,在只有一個白車身的發布會上激動地喊出「為夢想窒息」。激動過後,具體量產交付的時間,卻一拖再拖。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網友們看到了200萬一輛豪車可能的模樣,還沒看到這輛豪車咆哮在路上。
從喊話入場造車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年,恆大汽車賣出的900多輛恆馳5,會不會成為全球僅售900輛的「限量版」目前未知,但至少有了量產下線的驚鴻一瞥。
不過,當下的恆大汽車,就像一個燙手的山芋。想要在國內現有的造車圈中找到「接盤俠」,沒有那麼容易。
怎麼說呢,像比亞迪這樣的頭部品牌,在國內有著9大生產基地,而像長城、吉利、奇瑞、廣汽等傳統車廠,根本不需要新的生產基地。
●圖源:恆馳公眾號
另外,諸如理想、小鵬、蔚來等造車新勢力,要不就是已經完成了收購併改造,要不就是已有自建工廠,或聯手知名車企代工。
因此,誰會看到恆大汽車的「真漂亮」願意挺身相助,就成了一個未完待續的尷尬話題。
另一方面,就算恆大汽車真的拿到了百億融資,在新能源賽道能不能走通,仍是個問題。
如今,智能化、場景化、情感化,已被重新定義為新造車吸引受眾的方向。
●圖源:恆馳微博
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考驗基於知名度、美譽度和誠信度等各個維度的品牌力。
恆大集團的起伏沉淪,要說對恆大汽車的品牌力完全沒有影響,那是自欺欺人。
何況,買車不是一鎚子買賣,它還需要售後、保養等一系列服務跟進。
自從恆馳面市開始,市場就不乏唱衰的聲音。這些聲音的存在,讓原本沖著「全球極智科技」而去的潛在用戶內心相當忐忑。
●圖源:恆馳微博
幾十萬的車,到底買還是不買,卻也不是許家印喊出「我們要實現世界領先」就能激情作出的決定。
有朋友曬出路遇恆馳5的照片,配文寫著:看到一台恆大汽車,不容易啊!
客觀來說,相比賈躍亭的一拖再拖,難得一見的恆馳5,好歹還是走到了量產下線。
至於能否逆風翻盤,靠的就不是幸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