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這波文章的讀者估計絕大部分都是車主、網約車司機和公司司機等等,想必大家也都發現了如今某度地圖和某德地圖能夠實現紅綠燈預測讀秒的功能。
效果就是在路上或者即將到達紅綠燈路口的時候,導航可以實現顯示目前紅綠燈需要等待多久的效果,那麼這樣子的功能是如何實現的?
關於這個問題,網路上也出現了多種說法,這波就給大家帶來三個較為普遍的說法,感興趣的人可以接著往下看。
第一種說法,大數據統計
在如今的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了大家習以為常的概念,像什麼電商平台、自媒體平台等,都可以通過單一用戶的日常習性、愛好、購物傾向等各方面進行統計。
通過統計可以得出這個人的各方面傾向,以至於針對個人喜好進行有效的推流、宣傳等一系列操作,效果確實也是頗為出眾。
所以在導航軟體中植入大數據進行統計,並針對於日常路口停車數據,進行有效觀測紅綠燈切換時間,也是很符合邏輯的一種方式,但很可惜答案並非如此。
第二種說法,無線電信號讀取紅綠燈的變化規律
無線電信號可以說是目前較為不經常接觸的類型,相比於大數據更難令人信服,因為無線電雖說並不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但「不問自取」的行為有點令人覺得不那麼「正大光明」。
往細緻的方向想像,不排除可能出現違法的可能性,畢竟本質上這種操作行為在我國的「正當理念」上並不推崇。
說通俗一點,就有點像是「黑客入侵」、「竊取數據」的概念,雖說可以實現這樣子的操作結果,但實際答案並非如此。
第三種說法,北斗衛星聯網觀測
通過華為推出的北斗衛星通訊的功能,很多人會聯想到GPS和北斗衛星定位加上聯網觀測得出最終數據的邏輯,通過高超的算力和腳本邏輯,計算出紅綠燈的規律,並運用在APP中。
不得不說,這樣的概念也可以實現,但整體運行起來很麻煩,成本會消耗很多,並且最終的觀測數據並不能得到最準確的數據。
最重要的是加上隨著交通部門對交通指示燈進行改變,數據也很容易出現巨大誤差,所以針對於這個邏輯也是pass的結果,某德地圖和某度地圖並非通過此邏輯實現該功能。
那麼究竟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實現此功能效果呢?
接下來就公布答案,其實實現起來很簡單,根據某德地圖和某度地圖的說法,就是通過交涉和協商與政府合作,接入交通部門對於交通紅綠指示燈的數據,不僅可以實現這項功能,還擁有最準確的數據。
很多人並沒有想到這一點的原因是都以為與政府交涉難以實現,畢竟本身交通指示燈的數據也可能算是一種較為特殊的存在。
但實際上某度地圖和某德地圖作為我國導航APP中的佼佼者,我國交管部門與其或者幾乎是雙贏的局面,不僅有效推動導航APP的發展,還可能有效降低事故出現的概率。
加上如今隨著人工智慧汽車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實現後續自動駕駛的可能性,與交管部門交換數據幾乎是必經之路,所以答案其實很簡單。
那麼大家對於這樣子的答案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