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市場大洗牌,除了實力弱小的廠家,還有三類企業也將倒下!

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二字,感謝您的支持,我們將為您帶來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電動車行業發展了25年時間,經歷了萌芽期,成長期,爆發期,一直到現在的成熟期。市場從增量市場擴張變成了存量市場的博弈。現在想要發展壯大,就必須要「幹掉」對手,虎口奪食。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兩輪電動車市場銷量將達到了4700萬輛,其中雅迪銷量1300萬台,愛瑪1000萬台,台鈴800萬台,前三強佔據了2100萬台。然後第4-10名佔據了1610萬台。分別是小刀350萬台,綠源300萬台,新日280萬台,金箭230萬台,立馬200萬台,五星鑽豹150萬台,小牛100萬台,前十強年銷量達到了3710萬台,剩下的100多個品牌瓜分990萬台銷量,這說明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市場的激烈競爭之下,有四類企業必將淘汰!

第一類 實力弱小的企業

所謂實力弱小的企業,首先就是銷量規模很小,一般是5萬台以下,同時沒有品牌知名度,同時缺乏相應的資本加持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工廠,就連廠房都是租的。這類企業時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一旦市場大戰打響,這類企業是最先到倒下的。

第二類 跟不上時代的企業

這類企業都是自稱為老牌子,其實就是跟不上時代發展,主要表現為產品外觀設計老氣,功能配置過時,營銷模式還是在玩十幾年前的那一套,根本不懂用戶。即便是擁有一定的底子,在大浪淘沙之下,也苟活不了多久。

第三類 缺乏核心團隊的企業

企業的發展完全靠的是團隊,老闆再有才華,沒有團隊的幫助最終也一事無成。電動車的行業雅迪、愛瑪、新日、綠源、小牛、九號為什麼可以發展起來,完全就是依靠了較強的產品、營銷、管理團隊。當然,這跟老闆的格局也分不開!

第四類 缺乏核心產品的企業

電動車最大問題就是產品同質化嚴重,最終大家只能依靠價格戰來爭奪地盤,這其實對企業、對市場、對消費者都是不利的,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行業消失。因此,很多有眼光的企業紛紛開始研發自己原創車型和技術,可以賣更高的產品附加值,讓企業永續發展,一味依靠價格戰的企業,最終的會被低價所吞噬。

總結:

未來5年是行業重要的分化期,現存的100多個電動車品牌,還將會再消失70%,最終剩下頭部10強和20多個中小品牌,整個電動車行業正式進入一個穩定發展期,就好比現在的白色家電行業一樣。各位,你對此怎麼看?歡迎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