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王萌(二手車小胖)
最近全國的二手車交易量數據顯示,金九銀十歷史最慘,而本來應該是旺季的11-12月,還是持續下降的趨勢,量價齊跌!
2022年1-11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僅為1461.15萬輛,同比下降8.49%,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5.5萬輛,累計交易金額也僅為9755.73億元。
二手車成交均價繼續下降,11月全國二手車平均成交價格為6.02萬元,環比10月繼續下降了0.24萬元。
過去的幾個月,應該是中國二手車行業歷史上最黑暗的三個月了,至少是目前為止,實際二手車經營者也是遇到了各種「雪上加霜」的糟心事。
1、疫情影響,流通不足,庫存壓力。
相對來說,二手車經營者面臨的壓力可能和4S店相比還算輕,但是對於「夫妻老婆店」為主的經營者來說,今年的庫存資金和風險也是前所未有。
全國均價6萬出頭的二手車,而超過65%的經營者日常庫存車輛中有超過50%都是超過60天的庫存。
按照零售二手車均價在12萬元左右的平均水平,正常30天左右的周轉期,目前超過50天,考慮到實際成本應該是絕對虧了。
疫情導致的本地、外省周轉均下降,雖然近期略有好轉,但是臨近年關,大家都不「囤貨」了,所以B2B之間基本沒有交易,原來本地外地交易各50%,現在外地沒人來,本地沒人買!
北京車商老劉說,現在零售庫存50多台,超過50天的有多一半了,很多都是十一國慶收的,現在基本上賠錢出,都行,關鍵是能出。
他說,現在汽車之家上面標價的一台20萬左右的迷你,原來低於19萬肯定不賣,現在能出18萬的就賣,賠錢能出就行。
我說,那你為何不標價下調呢?
老劉無奈地說,大家都沒下調標價,實際成交價格都是賠錢出,能少賠點是點,還有點原來的「僥倖」心理。
庫存每增加一個月,二手車價格就虧損1%起步,新車每降價1%,庫存商品車,年份越近的基本上也要同步虧損!
2、新車降價,惡性競爭,網路摻水。
今年很多二手車商虧損的一塌糊塗,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今年表面虧損的二手車企業達到從業的96%左右,幾乎都是虧本賺吆喝。
首先,很多二手車經營者,尤其是傳統的經營者都在搶「年份近、車況好、公里少」的准新二手車,包括很多新入行的汽車4S店,也就導致了這些車「高價收車」真的很高,但是又做不到「高價賣車」。
畢竟新車頻繁、大幅度降價屢見不鮮,今年除了比亞迪個別現象,其他品牌車型,從燃油車到新能源,幾乎都在價格波動中持續下降,尤其進入10月份開始,特斯拉、賓士EQ、寶馬、奧迪等各類車型。
在北上廣深等4S店聚集較多的一線城市,經銷商之間的「價格戰」已經殺紅了眼,那麼二手車跟著都會倒霉!
車商孫老闆說,10月份收的特斯拉、領克、坦克這些「網紅車」本來覺得沒問題,可是現在看,問題也不少,投資20萬當時計劃利潤是8000元,因為價格給低了沒人賣你,結果現在是投資20萬,虧損2萬起步。
傳統二手車人的「賭性」還是有問題的。
同時老孫還說,現在很多4S店做二手車,純粹是為了「刷單拿廠家補貼,完成各項任務」,二手車的價格都搞的亂七八糟的,反正打工的也無所謂,但是自己當老闆的不行啊,是真賠錢。
另外,網路上的線索也是越來越水了,以前汽車之家、易車、58,懂車帝都還有點,現在這幾家水分都有點大了,自己做的抖音快手直播也只能維持著,基本上效果到頭了,不做也得做,知道做了也不一定有用。
總比坐著等死強吧,要不然就真的等死了。
老孫說,現在很多4S店二手車年底清庫,很多車都是虧損5-10%甩貨的,所以大家都得跟著降價出貨了,要不然過了春節不好說。
3、政策疊加,不明要素,必須調整。
涉及到影響二手車的政策,在2023年1月1日後會有很多,同時會影響到整體價格和行業變化。
燃油車購置費減半政策是否延續?
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到期,購置費減免繼續!
以舊換新地方補貼、廠家補貼政策如何變化?
17部委二手車新政策要求2023年1月1日後,二手車經紀轉經營,二手車個人「中介」方式即將結束。
北京二手車商李哥說,按照這個模式,一人一年內只能交易2台車,第3台都不給過戶,也就是說原來的二手車商「個人交易」將逐步消失了,走公賬、走經營,繳納二手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各種規範化管理勢在必行了!
如果按照目前政策理解,一些城市,老闆和個人名下超過2台以上的車輛都要過戶到目前的二手車經營公司,實現庫存商品二手車,最近不管是地方政策還是實際,還是有很多問題的,而且實現這個操作的成本,也不低。
幾個政策不確定再加上調整經紀變經營,如果不在月底前過戶調整,元旦後的實際運營不確定性太多,而且會增加2-4%的單車成本,還不如現在降價甩貨呢!
4、新人盲目,老人龜縮,投機增多!
雖然說今年二手車行業不好乾,但是在疫情三年的影響下,除了核酸產業以外,其他哪個行業好乾呢?相對來說,很多人覺得二手車入門門檻兒低,收益率聽說還不錯,所以還是不斷有新人進來的。
前幾年是電商「辭職出來的無間道」還有4S店出來的「無奈者」,還有就是一些「夥計當老闆」的創業者,這兩年開始有更多的新媒體、維修廠、金融保險等行業的人進來繼續當「小白鼠」。
其實,從實際數據看,這幾年進來的新人,賺錢的沒幾個,賠錢的比比皆是。
傳統二手車的「老江湖」目前都堅持「戰略收縮」的策略,尤其是在二手車市場的商家,基本上唱「空城計」也比「盲目滿倉」要好。
當經濟整體預期不樂觀,行業競爭激烈的時候,總是有人「投機」,而且今年還出現了愈演愈烈的可能。
網路「假車源」導致的「低價」問題,從汽車之家這類的正規網站轉戰到「某魚」沒有監管的網路賣事故車、問題車、抵押車等等,這些都出現了行業負面影響。
同時,這疫情帶來的「戾氣」導致交易糾紛明顯增多,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23年的二手車法律訴訟案件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一倍,實際訴訟率從萬分之1可能要上升到萬分之3。
新政策後,很多二手車經營者可能真的就是」經紀中介「而放棄傳統的」經營收車「了!
消費者「狠砍一刀」,經營者「斷臂求生」
從目前的政策和經濟形勢看,尤其是消費者對於購買汽車的這種「非剛需」的消費信心,以及最近的二手車商品供給量情況看,明年一季度不太可能出現新車大面積漲價、新車緊俏的可能。
所以二手車不太可能跟著「回漲」價格,或者說,等著回漲價格的成本高於回漲的收益可能,花10000塊錢等三個月為了少虧5000元,實際上三個月後還是多虧了5000元。
所以建議目前的二手車經營企業,減少擴張,加快清理庫存,一次性降價到位,真所謂「輸錢邁大步」,壯士斷腕,起碼比以後毒發身亡強!
對於想買二手車的人來說,最近可能時機不錯,一來是新車價格壓著,各種補貼促著,二手車好砍價,不過也需要對比新舊車最終的「到手價格」。
二來,目前二手車市場短期內供大於求,商家急於回籠資金,可以適當「砍一刀」買到合適的二手車。
從各種政策調整和數據看,未來的中國二手車也一定是「內需+出口」的兩種模式,只不過傳統的「差價模式」正在被「專業化「分工所取代。
以後做二手車,更難了,以後老百姓買二手車,應該會更好了!
微信公眾號:二手車大智慧潘潘(id:carman228)
對本文有任何看法,請將頁面拉至底部留言評論
☞歡迎投稿:文風犀利、觀點鮮明、文采出眾、顏值擔當者必上頭條
☞歡迎爆料:鮮為人知、一針見血、直擊真相、入木三分者必上頭條
☞歡迎約稿:企業名流、創新模式、巔峰玩法、人物傳記等必上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