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勢頭猛勁,中國市場無人問津

面對國內車市這樣一塊誘人的大蛋糕,沒有一家外國車企可以淡定自如,誰都想來搶佔幾分市場,瓜分些許利益,在眾多合資汽車品牌中,德系與日系一向極為強勢,在如今的局勢中,呈現出幾大板塊,德系與日系屬於合資第一梯隊,其他美系、法系和韓系等已經淪為小眾品牌,另外一大體系就是國產自主品牌。

在全球市場中,德系大眾、日系豐田日產同樣有不錯的銷量,但與國內車市不同的是,在國內消費者心中已經毫無存在感可言的韓系現代,居然在全球市場可以排在第四名。韓系現代在中國市場上做出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為了挽回自己在消費心中的地位,現代將旗下之前較為熱銷的車款進行更新換代,顏值設計上也放飛自我,但從結果來看,並不奏效,收穫並不大。或許是地域差異,也許是用車理念不同,韓系現代想再次崛起真的比較困難。

其實,韓系車的 技術儲備還是極為情勢的,質量控制嚴格,各方面的表現都十分成熟,從發動機到變速箱,還有四驅系統,都有值得炫耀的歷史故事,但從它在國內市場的營銷看,並沒有從講故事角度下手,更加吸引人的是,韓系車價格比日系德系要低,這樣綜合性價比就被拉高,價格戰韓系打的不錯,這可能也是其在北美與歐洲市場大受好評的原因之一。

這樣看來,韓系車在國內市場的呼聲逐漸低落可能和車子本身的質量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可能與其品牌影響力還有營銷策略有關,並沒有把特點放大,不能在消費者心中佔有堅實基礎,沒有大眾了解國內市場,也不如日系人性化,只能算的上是平平無奇的競爭對手,僅憑價格優勢就想打下國內天下,但萬萬沒想到國產品牌這幾年迅速崛起,如果是打價格戰,沒幾個品牌能抵抗的住自主品牌,多方因素下,韓系便淪落到如今的境遇。

雖然如此,從全球範圍看,韓系車還是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國內的韓系粉絲們不比擔心它撐不下去要退市,放棄中國市場應該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