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發維權,零跑汽車該如何「跑」?

在2022重慶車展媒體日當天,造車新勢力品牌零跑汽車展台突發維權事件。據現場視頻顯示,一位身穿連衣裙的車主雙手舉著一張列印著「零跑新車當天黑屏 維修半個月 換兩大部件 承諾退車又反悔」字樣的白紙出現在零跑汽車展台上。不過,這場維權事件很快便被平息,安保和警務人員迅速到場,拉起黑色幕布將展台圍了起來。

隨後,零跑汽車方面回應:「經核查,用戶在車展現場的投訴問題已解決。門店檢查發現車輛智能座艙故障並為客戶訂貨。到貨後門店為用戶第一時間完成了故障零件的更換,車輛維修完成且狀態正常,同時提出為用戶支付代步費補償,但是很遺憾客戶未能接受該方案,門店將繼續積極誠摯與客戶溝通,爭取儘快達成一致。」不過,針對零跑汽車的回應,投訴問題是否已經得到解決,該車主並未公開回應。

隨著用戶維權意識的提升,部分消費者開始將車展當作「維權」首選地點,而由於車展維權事件頻發,安保和警務人員針對維權事件的處理方式也越來越嫻熟。不過,相比於2021年上海車展上發生的特斯拉維權事件,此次2022年重慶車展零跑汽車維權事件的影響並不算大,一方面重慶車展的熱度不及北京、上海、廣州等A級車展,另一方面零跑汽車作為小眾造車品牌,熱度不及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指出,「車展維權現象屢現,反映出消費者在汽車領域特別是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仍然存在維權痛點、難點和堵點」。此外,中消協方面也指出,「一方面,車企應嚴把安全關,保障車輛使用安全和消費者權益,同時也要做好售後服務工作,理解消費維權訴求,並給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及各級消協要進一步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引導消費者通過合理合法手段和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資料顯示,零跑汽車成立於2015年,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電動汽車品牌,由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要創始人共同投資成立,目前零跑汽車在售車型共有零跑S01、零跑T03零跑C11和零跑C01四款車型。其中,首款車型零跑S01於2019年1月上市,並於下半年開始交付,目前售價為11.99-15.09萬元。

零跑S01並不算一款成熟的產品,僅交付一年就遭遇集體維權,而且問題多到令人吃驚。2020年5月,零跑汽車首批車主集體維權,共同向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發出一份公開信,希望廠家能夠解決車輛問題。據「零跑S01-380、380PRO首批車主致零跑汽車的公開信」顯示,200多位零跑車主總結了用車不到半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信中指出零跑汽車的眾多故障問題,包括制動系統故障,真空助力泵失靈、動力系統故障,電池過熱保護、車機系統故障,主控屏幕黑屏、控制系統故障,車輛無故停擺、空調設計失敗,車主苦不堪言、攝像系統故障,智能駕駛成疑、指靜脈識別率低,功能華而不實、自動泊車難實現,技術實力堪憂、OTA升級緩慢,升級後故障百出、車身抖動異常,高速體驗極差等。此外,還有維權車主反映,電子手剎自動鎖死、掛擋後不能前進和後退、喇叭按不響等問題。

近段時間,零跑汽車被曝出虛假宣傳。據「1818黃金眼」媒體報道,寧波一車主於2021年4月訂購了一輛零跑C11車型,等了一年多提車,但提車後發現購買車輛電池與當初宣傳的電池不符,原本承諾的電池供應商是中航鋰電,但實際交付卻是欣旺達。針對此事,零跑汽車方面回應:「公司十分重視用戶體驗並注重高質量的產品交付,關於該事件中黃先生所反映的問題,我們正積極就相關情況進行溝通協調,儘快提供解決方案。」根據零跑汽車方面最新反饋稱,該事件「已妥善解決,與用戶達成一致」。

銷量提升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注重產品品質。數據顯示,1-5月零跑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47.0%至40735輛,其中5月同比增長214.3%至10069輛,不管是單月交付還是累計交付,零跑汽車均超過蔚來汽車。據了解,目前零跑在售車型包括零跑T03、零跑S01、零跑C11,定位分別為微型車、小型車、中型SUV,其中銷量最高的是零跑T03,1-5月累計交付26650輛,佔零跑汽車總交付量65%。

當然,不管怎麼樣,零跑汽車的交付數據還是呈現增長,而乘著這個東風,零跑汽車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書。沒錯,零跑汽車缺錢了。

資料顯示,零跑汽車累計共獲得7輪融資,融資金額120.6億元。招股書顯示,2019-2021零跑汽車經調整後凈虧損已經分別為8.1億元、9.35億元和26.29億元,累計凈虧損高達43.74億元,而這三年營收總和僅有38.8億元。更危險的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零跑汽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3.38億元,而「蔚小理」分別為470億元、453.6億元、501.6億元,零跑汽車的儲備水平僅是「蔚小理」的零頭。這樣的經營窘狀,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零跑汽車尚未發力中高端市場,就急於IPO。

按照規劃,零跑汽車將以每年1-3款車型的速度,於2025年底前推出8款新車型,涵蓋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及MPV,而距離2025還有3年時間,這樣的目標難免不讓人猜疑。特斯拉CEO馬斯克曾表示,「我從眼下這些新造車公司中看到的是,他們正在跳入深淵,並試圖在從沒造過車的情況下大規模擴產,這太瘋狂了。」零跑汽車也暗合了這樣的造車窘狀。對於深陷在虧損與定位泥潭中的零跑汽車而言,想要上岸屬實難於登天。

透過事件看本質,造車新勢力車企到底能不能買?在不少人看來,造車新勢力相比於傳統汽車品牌,幾乎沒有什麼技術沉澱,甚至有人直言「PPT造車」,但是近兩年來,新勢力品牌的交付數據確實呈現暴漲,說明已經得到部分市場認可,而越來越的是消費者開始接受新能源車,開始接受新勢力品牌,不過這到底是對新勢力產品的認可,還是好奇心作祟,就不得而知了。相比於傳統燃油汽車品牌,新勢力品牌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電動化和智能化上,但是在造車功底上與傳統汽車品牌相比確實還是一定的差距,這也是品控得不到保證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汽車行業關注看來,對於新勢力品牌還是保守看待,至少在品控上,新勢力品牌的表現不如傳統汽車品牌。來源 :汽車行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