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01
充電的使用模式
1)PHEV的充電
首先說一下PHEV,這台車是我上下班開的,因為續航63km(用了兩年目前表顯61km),我每天從市區到虹橋接送煙煙,然後再去上班,回程重複一遍,單次實際距離在40公里左右。所以一般是在家充一次、在公司充一次。成本:實際的賬單,大約是7-8kwh左右,在家按照3毛/kwh計算,在公司按照1元/kwh收費,一天80公里里程成本是10元。
充電體驗:
1.1)模式2移動充線盒充電——在家裡,由於整個小區沒有條件裝充電樁,所以採取的辦法買了專用的線纜,是從家用電源連出,採用模式2的方式充電,充電電流為AC 13A,充電功率在1.7kW左右,在單趟使用7kwh下,每次充要4-5個小時。
1.2)模式3交流充電樁充電——在公司的專用樁,每次都要掃碼或者刷卡,有時候部分交流樁維護有點問題要多嘗試幾個車位。在老家也是採用模式3,但比這個方便,因為托朋友關係多買一個專用充電樁,充電電流為32A,充電功率3.3kW,速度比較快。
其實對於PHEV來說,充電是一種讓車輛增加經濟性的措施,由於有了充電,可以讓駕駛成本降低,但是在外的充電一個是需要去嘗試選擇地方,另外就是有很大的隨機性。在有使用油的情況下,我目前每個月的純電動里程在85%-95%之間。
2)BEV P7的充電
目前煙煙的純電動P7還沒辦完正式牌照,,主要是周末長途(100公里以上)使用過幾次。這裡可以先介紹一下這個背景,和插電式車輛的情況不一樣,70kwh的電池配置7-11kW的充電機,這裡充電目前嘗試過三種充電方式:
2.1)模式2——移動充線盒充電 這種方式目前看來行不通。由於充電時間很長,持續的13A對於非專用的插座和插頭影響都很大,主要表現在很燙手——這還是冬天的戶外。大容量的純電動採用模式2的方式,由於基於原有的配線系統是不合適的,這種老奶奶充電的模式是不能再使用了。
2.2)模式3——交流充電樁充電 在老家使用交流充電樁充電,和PHEV不一樣的問題是,大容量的BEV一般採用6.6kW的充電機,這台車沿用之前的線路出現空氣開關跳閘的現象。這個問題後來靠換開關解決了。
2.3)模式4——直流快充充電 P7有一個賣點是,這台車送3000kwh的免費充電額度(應該是只有小鵬汽車的充電站專屬的),而且通過APP查閱充電點還比較多比較方便。正好家門口900米附近有一個充電設施。在距離合適的情況下,這對長里程版本的純電汽車來說,是一個一次性補電的較好選擇。當然總體來看,小鵬目前在上海的充電站數量還行(我家附近和虹橋附近都找到了),但每個站的充電樁比較少(虹橋這邊都是你每個站10個左右),而且最近P7銷量不錯,後面略有擔心每個充電點會有擁擠問題,一排P7在這裡充電就會比較難倒車。
從目前看來,隨著今年電動汽車的熱銷,在充電基礎設施的投資方面,國內在加速擴展去年年底的12月比上月公共充電樁增加11.2萬台(同比增長56.3%),隨著私人充電需求的提升,各個充電運營商加大了公共充電樁投建和接入力度,增量數明顯。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公共類充電樁80.7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49.8萬台(這部分用處最主要是目的地充電,能長期停放充電)、直流充電樁30.9萬台(這部分主要是作為家裡沒有充電樁進行補充)。
從維護性的角度可以,通過一周1-2次快充的模式來滿足需求,這種在城市老社區裡面肯定會成為主流。隨著部分次新的小區停車場的電力載荷也用完了,這種模式將會成為純電車主的必然選擇。
02
P7的一些充電小細節
1)行車在外充電地圖的選擇
出了門,目前主要依靠兩個部分來選擇充電樁,一個是靠APP裡面預測根據預期地點來尋找充電設施,這種有點像計劃性選擇,走之前先查好。
一個是根據充電需求來選擇停車的地點來解決問題(顯示當前地圖附近可搜索到的充電站,點擊選擇要去的充電站,系統開始導航)。
2)有關充電口的設計
P7的設計充電口都是電動的,直流充電口位於車輛左側,交流充電口位於車輛右側 開啟的方式可以好幾種,目前我爸使用的是實體鑰匙,通過雙擊按鈕之後開啟(左側為慢充口,右側為快充口)。在下車之前也可以通過語音系統呼喚「你好,小 P」進行開啟。還有一種辦法是分發的手機藍牙鑰匙(這個現在我們在每台手機上都有安裝,),在小鵬汽車 APP 上點擊之後,自動開啟。
小結:現在來看,插電的車輛,在使用上主要在充電的策略上,其實是不太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