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賓士集團發布最新銷量報告顯示,第二季度全球汽車總銷量同比下滑9%至54.71萬輛,其中純電動車銷量下滑18%至4.19萬輛。截至二季度末,賓士全球汽車銷量為107.63萬輛,同比下滑8%,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8.73萬輛,同比下滑14%。
分地區來看,二季度歐洲市場銷量為15.97萬輛,同比增長1%,上半年累計銷量為30.83萬輛,同比下滑3%,其中德國二季度為5.28萬輛,同比增長7%,上半年累計銷量9.81萬輛,同比下滑2%。北美洲市場銷量同比下滑14%至8.06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下滑6%至15.75萬輛,其中美國市場銷售量為7.46萬輛,同比下滑12%,上半年累計銷量同比下滑6%至14.20萬輛。
亞洲是梅賽德斯賓士全球最大的市場,上半年累計銷量38.90萬輛,同比下滑16%,其中二季度銷量為18.92萬輛,同比下滑16%。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二季度全球銷量同比下滑19%至14.04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僅29.32萬輛,同比下滑14%。賓士在報告中強調,除了關稅因素,部分車款進入新舊交替階段也影響批發交車數量。不過,公司仍對特定市場需求表示樂觀,指出儘管受到全球關稅影響,仍在美國與德國看到對高端車款的穩健需求。
正如賓士所言,全球銷量下滑與關稅波動和市場環境不穩定有一定的關聯,給賓士的銷售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近年來,全球貿易形勢複雜多變,關稅政策的調整讓賓士在不同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受到影響,尤其是在美國和中國市場,賓士為了應對關稅波動,強化庫存管理,精心調整交付給經銷商的車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量。
除了外部因素,最主要還是賓士品牌自身的原因。部分車款進入新舊交替階段,也對批發交車數量產生影響。在新車型推出前,消費者往往會持觀望態度,等待新車型上市,這使得舊車型的銷量受到抑制。新車型上市初期,可能存在產能爬坡、市場認知度提升等問題,導致短期內銷量無法迅速提升。另外,賓士多款車型面臨國產品牌的競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崛起,蔚來、理想、問界等本土新能源品牌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快速的技術迭代以及對本土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迅速搶佔市場份額,讓賓士在華髮展面臨巨大挑戰。與此同時,激烈的價格戰也讓賓士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為了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不得不採取降價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
目前,賓士中國旗下新能源產品主要包括賓士eqe和eqe suv,但這些車型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賓士純電動車遇困,又不得不依賴賓士e級、c級等傳統燃油車守住市場份額。隨著新能源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燃油車銷售越來越困難,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賓士中國不得不採取促銷政策。當然,降價並沒有打動消費者,這是賓士在華銷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但是降價又是賓士最有效且直接的挽回市場的方式。
事實上,不僅僅是賓士,幾乎國內的一二線豪華品牌都遭遇到發展困境,如何應對中國汽車市場快速變化已成為共同話題。此前,上汽奧迪推出audi品牌,而首款車型奧迪e5 sportback由奧迪德國英戈爾施塔特設計總部完成設計,由上汽大眾安亭工廠生產,計劃於2025年量產交付。不過,該車型並沒有採用四環標,而是採用audi英文標,最終的市場表現充滿未知數。與此同時,賓士和寶馬也在加速與中國企業合作,例如華為,以此提升產品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