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5月26日)上海A股及香港H股汽車股全線大幅下跌。比亞迪A股跌近6%,賽力斯、眾泰汽車、北汽藍谷、長城汽車等紛紛跟跌。香港H股汽車股跌得更慘。吉利汽車跌9.46%,比亞迪跌8.6%,零跑汽車跌8.45%,長城汽車跌5.93%,小鵬汽車跌4.44%,理想汽車、蔚來汽車、小米集團等跌幅均超過3%。
A股和H股的下跌,與外圍股市下跌有一定關係。受特朗普放言對歐洲加征50%關稅影響,歐洲股市出現普跌。香港恒生指數當天下跌1.35%,上證指數當天下跌1.53點,跌幅為0.05%。粗略估算,短短一天,兩市汽車股市值就跌掉了上千億人民幣。
5月26日A股和香港H股並未出現大幅下跌,為什麼汽車股跌的如此慘烈呢?
投資者擔心價格大戰復燃
有證券分析師認為,兩市汽車股跌的如此慘烈,與國內某龍頭車企推出的重磅限時優惠促銷,也就是大幅降價不無關係。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認為,此次某龍頭車企限時促銷帶來的股價下跌,釋放出終端汽車市場壓力巨大的強烈信號。汽車價格戰的加劇,使投資者更趨悲觀,因為他們曾預期汽車股價最終會回歸基本面,結果並非如此。
有觀點認為,此次某龍頭車企限時降價是企業的正常促銷行為,這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庫存積壓過多而帶來的必然現象。說到底,汽車產能過剩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國內汽車市場已經十分脆弱。過去兩年降價促銷,大打價格戰的「內卷式」惡性競爭,已經導致整個行業發展陷入困境。價格大戰不能再打了,中國汽車經不起這種折騰了。
2024年,席捲整個汽車行業的「內卷式」惡性競爭,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從年初到年底,低價競銷、價格大戰此起彼伏,從汽車供應商、主機廠到經銷商,日子好過的沒有幾家。一些汽車主機廠出現多年未見的虧損。汽車經銷商大面積倒閉。主打新能源汽車的主機廠,除了少數幾家,其餘全部虧損。
有分析認為,2024年是過去十幾年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如果「內卷式」惡性競爭得不到根治,將嚴重威脅中國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當前,中國汽車行業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加深,居民消費信心不足,汽車消費內生動力欠佳,行業競爭加劇,盈利持續承壓,這些都影響到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汽車行業國內外形勢嚴峻
2025年國家繼續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還將採取措施,綜合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這些都有利於2025年車市健康發展。
從今年前幾個月車市的表現來看,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效果並不明顯,總體形勢依然嚴峻。
汽車價格戰並未停息,而是變得更加隱蔽。以所謂一口價、限時促銷替代了直接降價。
在國家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國內汽車銷量仍在增長,但是整個汽車行業的經濟效益繼續大幅下挫。
相關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行業利潤率只有3.9%,遠低於製造業5%以上的平均水平。
做企業總是要賺錢的,汽車企業也一樣。只有賺到合理的利潤,才有錢投入研發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汽車行業利潤持續下跌將影響行業發展後勁。
有分析認為,某汽車龍頭企業之所以推出優惠幅度很大的限時促銷政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前4個月銷量不及預期,完成全年產銷增長30%的目標有困難。
最近這些年,國內汽車銷量已經進入微增長。即使連年高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增幅也明顯放緩。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汽車出口遇到不少阻力。
在這種大環境下,再去制定過高的增長目標,有些過於冒進。高指標害死人,歷史的教訓應該汲取。
中國汽車企業要攜手共進
中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有競爭。但是這種競爭應該是良性的公平競爭,而不是「內卷式」惡性競爭。適度的價格競爭有利於降低成本和技術進步。但目前的汽車價格競爭已經過度,破壞了正常的價格秩序,不僅威脅到行業的健康發展,消費者長期也受害。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要有大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發展壯大,也要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企業之間的關係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不是那種你死我活、弱肉強食的關係。
中國雖然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銷國,但是,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世界級汽車品牌。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認為,中國有創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基礎和實力,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誕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在打造世界級品牌的進程中,離不開任何一個品牌的努力。中國汽車品牌必須攜手並進,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借王總吉言,中國汽車企業要在一起,攜手共進,創造未來美好的汽車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