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保守派評論員、知名主持人塔克·卡爾森近日因車載系統突發警告,迅速轉賣了自己新購的雪佛蘭皮卡。這起事件引發公眾對智能汽車數據採集與隱私安全的關注,也折射出汽車製造商與保險行業間的微妙關聯。
據卡爾森在汽車愛好者凱西·普奇的訪談中回憶,他在加油站為2025款雪佛蘭皮卡加油時,車載娛樂系統突然顯示「正在從互聯網下載信息」的提示。「我當場決定轉手這輛車」,卡爾森強調,隨即聯繫經銷商完成了車輛交易。通用汽車公司對此回應稱,其車載系統不存在此類措辭的提示,可能只是常規的導航或音樂軟體更新,並指出車主可隨時關閉聯網功能。
此事恰逢《紐約時報》披露汽車製造商與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交易內幕。調查報告顯示,通用等多家車企通過車載系統收集駕駛數據,包括急剎車頻率、轉彎幅度、行駛速度及實時定位等核心信息,這些數據被轉售給保險經紀公司。隨著美國車險價格連續13個月領跑通脹榜單,保險公司正面臨事故率攀升、自然災害頻發等多重壓力,駕駛行為數據的商業價值愈發凸顯。
在訪談中,普奇直言保險業可能「摧毀汽車文化」,二人更將話題延伸至車載監控設備的強制安裝爭議。他們提及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正在推進的智能限速輔助系統——該技術可通過視覺或聽覺提示超速行為,但駕駛者仍保有最終操作權。卡爾森對此表示擔憂:「當車載攝像頭成為標配,誰能保證行駛數據不被濫用?」
儘管通用汽車否認存在強制性數據收集行為,但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信任危機已然顯現。行業數據顯示,配備聯網功能的新車佔比從2018年的30%激增至2024年的82%,而同期關於車載隱私泄露的投訴量增長了470%。汽車工程師協會近期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市面91%的聯網車輛存在數據加密漏洞,17%的車載系統可被遠程操控。
這起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仍在持續。二手車市場出現「低配車溢價」現象,2010年前生產的非聯網車型交易價平均上浮23%。國會山消息人士透露,兩黨議員正聯合起草《汽車數據權利法案》,擬強制車企公開數據流向,並賦予車主完整的數據刪除權。而在輿論場,關於技術進步與個人隱私界限的討論,正隨著更多「卡爾森式遭遇」的曝光不斷升溫。
截至發稿,通用汽車股價較事件曝光前下跌1.8%,三大車險公司股價卻逆勢上漲2.3%。這場由車載屏幕提示引發的風波,恰似智能時代隱私困局的縮影,在方向盤與數據流的碰撞中,如何平衡便利與安全,已成為擺在汽車產業面前的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