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蜷縮在物流園角落的老舊微卡里,膝蓋抵著發黃的方向盤,後頸貼著冰涼的椅背金屬支架,這是過去身高180cm、體重180斤以上卡友的日常困境。
此次,隨著祥菱180俱樂部會員招募啟動,我有幸以身高185cm,體重185斤的優勢為卡友們體驗祥菱q雙排小貨車所帶來的改變,當那輛春辰綠的祥菱q雙排小貨車停在我面前的時候,我知道一場關於卡友空間覺醒的時代來臨了。
方寸之間的肢體解放
拉開車門的瞬間,1.7米寬體車身投下的陰影如同一張邀請函。坐進主駕位的剎那,腰部記憶海綿的承托感能讓常年勞損的腰椎發出舒適感嘆。當座椅滑軌帶著24cm的滑動餘量徐徐後移時,我發現我的長腿也終於不必像之前試駕別的微卡時在油門踏板與方向盤之間委曲求全了,包括我自己的小車,其空間感也未必能有祥菱q雙排小貨車所給予的暢快感。
抬頭看向遠方的視野,遼闊清晰,頭頂一拳三指的空間餘量(鄙人身高185cm,180cm的大哥應該能有兩拳餘量),讓習慣性低頭的肌肉記憶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後視鏡里映出自己挺直的脊樑,竟多了幾分陌生感,這是一個大個子常年開車所養成的壞習慣,不過別放棄,祥菱q雙排小貨車應該會改掉我們這種壞習慣。
放下座椅靠背,這座「移動方艙」展現出了令人驚喜的溫柔。座椅靠背165°放倒形成的臨時床榻,讓1米85的身軀得以完全伸展,透過全景前擋風玻璃,午後的陽光在車頂曲面划過一道優雅的弧線。右肘不會碰到車門儲物格里的保溫杯,左膝也不會被中控台下方所阻擋,這種奢侈的肢體自由,讓午休時光變成了真正的身心修復。
載人載物的空間辯證法
打開後排空間,驚喜之餘,讓我不僅幻想起了卡友乘坐時的感受和滿足:當三名裝卸工人不情願的打開後排空間時,事實卻顛覆了他們的認知,80cm的前後排距讓他們的膝蓋距離椅背足有兩拳空間,平地板設計則讓他們安穩平放自己的雙腿,身高180cm以上的大塊頭也不再彎腰做「低頭族」,這樣的畫面對於長期奮鬥在貨運一線的卡友們來說,是不是很美呢?
當然,工作之餘,各種訂單,收據,日常用品的收放也是件麻煩事,不過不用擔心,祥菱q雙排小貨車早就為我們考慮好了。前排座椅之下兩個暗格儲物間可以存放訂單、證件、收據等重要文件,副駕的超大儲物格則可以用來存放日常用品和各類工具,不爭不搶的設計,井井有條的空間合理利用,我忽然明白了設計師的深意,真正的空間智慧,在於為人與物都預留好尊嚴。
宜商宜家的貨箱方程式
空間幾何的運用造就了建築史上好多經典的案例,但誰會想到在這一輛小小的微卡身上卻也隱藏著大大的空間幾何智慧,祥菱q雙排小貨車的舒適駕乘空間從沒有以犧牲貨運空間來達到目的。當陽光在1.65米寬欄板上刻下的光斑時,2.5米長的貨箱正以近乎固執的嚴謹演繹著裝載藝術,無論是2.5米長的雙人床墊、15袋水泥,亦或是30捆pvc管材的組合,在貨箱內都能形成力學與美學的雙重平衡,三面可開欄板的設計,也讓城中村窄巷裝卸化作優雅的探戈舞步。
想像一下,當黃昏時分駕駛著舒適的祥菱q雙排小貨車優雅的駛進目的地,裝著比別人更多的瓷磚或是板材,享受著貨運人該有的輕鬆,這樣的工作方式又有誰不會喜歡呢?
臨別時,祥菱180俱樂部的招募海報在擋風玻璃上反射著微光。這個專為"雙180戰士"(身高180cm+,體重180斤+)所打造的聯盟,正在徵集用身體丈量空間的體驗官,尋找著如我這般體型的卡友來體驗祥菱q雙排小貨車,或許當某個體驗館坐在祥菱q雙排小貨車的駕駛艙中,悠閑的望見外面的風景時,會明白祥菱為這些大個子卡友們所做出的努力,那些曾被狹小駕駛室壓彎的脊樑、被局促貨箱耽誤的訂單,也終將在祥菱q雙排小貨車的身上獲得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