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在華為5G技術取得領先之際,華為就遭到了美國的制裁,通過修改晶元規則,再加上所謂的「安全理由」,對華為進行了長達四年的制裁,而制裁併沒有停止的跡象。前不久,老美再次修改了AI晶元出貨規則,很顯然,老美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頻率不降反增,是時候拋棄所有幻想了!
按照「誰強打誰」的思路,只要中國科技企業有冒尖的勢頭,必定會被當做「眼中釘」,除之而後快。繼華為後,中國科技企業中像大疆、比亞迪、中芯國際等等科技企業,也存在被打壓的風險,甚至有部分企業已經遭到了制裁!
都知道,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甚至打破了日、德等國家的壟斷,且新能源汽車出口也再創新高,崛起勢頭強勁。但萬萬沒想到,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時刻,美國頒布了汽車新規,新一輪打壓來了?
根據多家外媒的報道來看,美國發布了《電動汽車稅收減免的擬議新規》,儘管這份規則還沒有正式實施,但可以確定的是,老美已經有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打壓的念頭。如外媒所言,這份新規就是要限制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目的很明確!
這份新規圍繞「哪些電動汽車廠商有資格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從中國採購電池材料將被限制」等問題進行了闡述。明眼人都知道,這份以「加強美供應鏈安全」為理由的汽車新規,就是為了限制汽車廠商採購中國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阻礙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由於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崛起勢頭太猛,外國對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依賴度也越來越高,這也說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逐成為中國又一張重要「名片」,這也能夠解釋,為何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會被打壓了。
和晶元斷供一樣,拜登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限制,也是會產生「副作用」的。一方面,美國正處於從化石燃料向新能源過渡的關鍵時期,加快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必然。另一方面,為了阻止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崛起,老美以霸權干擾,破壞行業平衡,這種衝突和矛盾的存在,必定會給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反效果,再次上演了一出「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喜劇。
可以理解老美想要扶持本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想法,但通過遏制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發展,並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很顯然,「霸權主義」在當今這個時代已經行不通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尤其在電池方面,中企已經取得了領先優勢,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中企,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且擁有了更大話語權,美企繞不開!
還是那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違反市場規律的打壓行為,都是無用功,且會產生一定的反效果,老美必定會因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而付出代價!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