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掀起的一股車市大降價的浪潮,吸引了大量的企業加入到這股浪潮中,但是也有一部分企業並沒有選擇跟隨。近日,理想汽車推出了用戶購車價格保護權益,目前L系類均可享受這一政策,即自訂購90天內,所購車型的價格下調,理想公司將會主動退還差額部分。
價格保護權益的背後,是其明確不會降低價。具體來說,理想汽車官方售價發生降價的情況包括官方售價變化,以及購車現金減免權益變化。另外,使用者必須在3月31日之前通過官方途徑購買汽車,才能享有此優惠。
此前,李想在社交媒體上也回復了不會降價,此外,李想還在理想汽車2023春季媒體溝通會上,評論了部分新能源車減價的行為說「價格下降,未必能增加自己銷售,但卻能對其他公司造成很大的影響」
理想汽車之所以沒有降價,是因為其本身的穩健銷售業績為其提供了信心。在去年12月份,理想的單月銷量曾經超過了2萬輛。在今年的前兩個月,理想汽車分別交付了1.51萬輛、1.66萬輛,引領了一眾造車新勢力。
根據一整年業績所提供的交付指導,理想公司預期第一季度將有5.2,-5.5萬台交付,也就是說,在3月將有2萬台交付。
蔚來集團作為新勢力中的領頭羊,其總裁李斌曾在一次年度業績電話會議上說,蔚來集團一直以來都是以穩價為主,並不打算以降低配置的方式來降低產品的售價。「我們的配置,我們的性能,我們的服務,對我們的客戶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而在李斌看來,價格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是電動汽車與汽油車之間的競爭。由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不減反增,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下,燃油汽車不可避免地要以價格取勝。這一次的大減價來的很突然,去的也很快。對於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這一次的降價,無疑是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推動將燃油改為電動。
除理想、蔚來之外,其他幾個知名的豪車品牌也都表示,他們不會跟隨中國的大降價趨勢。
年初以來,特斯拉率先降價,小鵬、問界等新能源車也紛紛效仿,之後價格大戰從新能源車開始,波及到了傳統的燃油車,在三月份,湖北省的政府對東風集團的多個品牌進行了巨額的政府補貼,這次的價格大戰被推到了最高峰,根據不完全的數據,已經有將近五十個品牌以各種方式參與到了價格大戰之中。
價格下降,雖然能在短時間內促進銷售,但卻不可能變成一種常態。另外,各大品牌紛紛降價,也使得部分消費者在購買時有一種「持幣」的感覺。
而理想、表態不會降價,另外一個原因是其定位為高端豪華品牌,在某種意義上,價格的降低可能是對品牌形象的傷害,所以它們不會輕而易舉地陷入價格戰。
許多消費者對最近的大降價持觀望態度,他們擔心定購還沒出降價政策的車企會突然宣布降價,理想這一舉動,既能消除消費者在短期內購買汽車的疑慮,又能體現出公司對消費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