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汽車全年生產量達到2650多萬輛,已穩居世界第一位,2022年8月份中國汽車出口達到歷史最高的30.8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但是相比一些海外傳統汽車強國,在整體競爭力方面還是略顯不足。於是藉助新能源市場,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成為國內很多自主車型新的發展目標。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非比亞迪莫屬,當一眾對手還在苦心鑽研燃油車時,比亞迪便已開始在新能源領域探索,積累了雄厚技術實力和不俗的市場表現。
如今的比亞迪,已經不再滿足於單一的國內市場,繼上半年高調進軍日本市場之後,9月28日,比亞迪召開新能源乘用車歐洲線上發布會,面向歐洲市場推出三款車型,包括漢、唐及ATT03,並公布官方預售價格。以德國市場作為參考,三款車型的預售價分別為7.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9.8萬元)、7.2萬歐元和3.8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6.3萬元)。比亞迪方面表示,這三款車型將於10月在法國巴黎車展發布正式售價,並將於年底在歐洲多國交付,包括挪威、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國家。今年年底前,比亞迪還將進一步開拓法國和英國市場。
實際上,比亞迪早在1998年就已經進入歐洲市場,業務從電池擴展到太陽能、儲能、新能源車各領域,遍及歐洲20多個國家的100多座城市。不過在汽車領域,比亞迪目前在歐洲市場主要以商用車居多,包括我們熟悉的英國電動巴士,好在憑藉這麼多年積累的本地化運營經驗,為後續比亞迪乘用車的到來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對比亞迪而言,歐洲作為汽車發源地,有著相對更嚴苛的准入條件,能夠在這裡站穩腳跟,有助於彰顯比亞迪的實力。眾所周知,歐洲不少國家都非常重視環保、節能、減排,普通民眾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也比較高,新能源乘用車已增長至2021年的207.4萬輛,而且各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都進行了大量補貼,多個國家新能源車滲透率都已超過了20%,可以說外部環境是相當利好。
其次,比亞迪加緊布局海外市場,也是其在新能源領域強大的實力所推動。作為全球唯一掌握電池、電機、電控及車規級半導體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並提供一站式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比亞迪陸續推出刀片電池、e平台3.0等先進技術,打造更加安全、高效、舒適、智能的全方位新能源汽車產品服務。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冠軍,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廠商」,地位類似於燃油車時代的大眾或者豐田。
相比在國內的老對手特斯拉、大眾等品牌,未來的比亞迪在歐洲市場或將面臨更多強勁對手,以目前歐洲14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來看,大眾、寶馬、特斯拉是最受歡迎的三大電動汽車品牌,其中大眾ID.4、斯柯達ENYAQ和起亞EV6是最暢銷的三款電動車,中國品牌電動車僅有一款名爵ZS,位居第10。技術和規模是比亞迪進軍歐洲市場的兩大優勢,但面對一眾資歷深厚的「老前輩」,比亞迪未來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可謂是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我們相信比亞迪有望在海外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