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作為韓國經濟支柱之一,自然也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積極投身電動車領域,並不斷擴充海外市場,正面迎戰其他電動車大國。眼下,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東南亞浮現。
據韓媒報道,韓國現代汽車加強布局東南亞之際,比亞迪也在泰國建廠,使東南亞成為中韓電動車廠正面交鋒的新戰場。
《BusinessKorea》報導,全球第二大電動車製造商、第三大車用電池製造商比亞迪,決定投資179億泰銖(約4.91億美元),在泰國建設首座海外工廠,預計2024年投產、年產能15萬輛,主要著眼於正快速增長的東南亞電動車市場。
報道指出,比亞迪自己生產電動車電池,因此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同時正在自主研發智能駕駛晶元,希望藉助垂直整合電動車核心技術,拉開與其他競爭對手的距離,並和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一較高下。
東南亞電動車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是現代汽車的重要目標之一,其他電動車企業自然也不願缺席。 泰國政府已喊出目標,計劃2030年將電動車在新車銷量所佔的比重拉高到30%。
今年3月,現代汽車啟用位於印尼勿加泗Deltamas工業園區的工廠,為旗下首座位於東盟的生產基地,生產純電新車IONIQ 5,受到印尼政府的高度重視。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Marklines的數據,現代汽車在印尼的市佔率,從2021年8月的0.3%躍升至2022年8月的5.9%,是印尼的第六大汽車品牌。
東南亞目前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中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在一次採訪中援引海關數據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了36.22萬輛新能源汽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東南亞銷售總量為5萬8400輛,佔16%,僅次於西歐的12萬2700輛。
汽車業界人士指出,日系品牌在東南亞市場有超過九成以上的銷售表現,佔有壟斷地位,但日系在電動車轉型方面落後,現代汽車與中國電動車廠激戰東南亞,將點燃新一輪戰火。
當然情況也並非完全樂觀,在東南亞地區,純電車發展不夠快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充電站網路缺失。一些批評人士也指出,發展純電車無助於解決東南亞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因為該地區的發電廠大量使用傳統化石能源。
據悉,在東南亞,日本汽車廠商傾向於推廣插電混動汽車。中國和韓國的汽車廠商正在東南亞建設充電站網路,以便培育純電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