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禪」和「達賴」是一個意思嗎?他們是什麼關係?誰的地位更高

公元1578年,蒙古俺答汗賜給哲蚌寺寺主一個「達賴喇嘛」的稱號,自此歷史上第一個「達賴」的誕生。到了1653年,順治皇帝將這個稱號沿用了下來,「達賴喇嘛」就成為了達賴系統的專屬。

然而我們在影視劇、文學作品以及現實中中經常可以看到另一個稱呼,班禪。比如我們都知道的現任班禪為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

那麼「班禪」和「達賴」是否是一個意思?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兩個不同的稱號?

時間回到七世紀中期,當時的西藏由松贊干布統治。這位統治者有著非凡的政治頭腦,在他的管理之下,西藏發展迅速,一度到了可以和盛唐相抗爭的地步。

唐朝為了減少和西藏的衝突最終決定和親,文成公主就這樣加入了西藏。這裡有一個重點,在文成公主嫁入之前,西藏雖然已經傳入了佛教,但人們並不信奉。

可隨著文成公主以及尼泊爾尺尊公主嫁入之後,她們一起影響了松贊干布,隨後佛教逐漸被民眾認可。松贊干布發現信奉佛教可以使人平靜,少了許多戾氣,這非常有助於他的統治。為此他專門派人前往印度取經,隨後鼓勵民眾研習參悟佛法。

自此,佛教正式在西藏紮下根來。

不過西藏文化較為特殊,當佛教傳入和西藏文化融合之後,更為獨特的藏傳佛教逐漸形成。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周邊各地區比如青海、四川等地也都有了藏傳佛教的身影。

任何事物的繁榮都離不開領袖式人物的貢獻,藏傳佛教也是如此。公元1357年,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派領袖宗喀巴出生。

此人聰明非常且心地善良,少年時就已經頗有名氣。他助人為樂,濟世救人的做事風格也被世人所稱讚。在此基礎上,他就開創了影響藏傳佛教近千年的格魯派。

不過一個人的能力再高,也無法獨立完成宏圖偉業。這不,宗喀巴的兩個徒弟克珠傑和根敦朱巴,就成為了他的得力助手。

然而讓宗喀巴想不到的是,他的兩個徒弟更是青出於藍,不僅把格魯派發展到了鼎盛,更是創造了「活佛」這個稱號。

不過師兄弟沒有為此而相互爭奪,相反他們各自發展,各自管理,最終就形成了如今人們熟知的「班禪」和「達賴。「班禪」出自藏語,意思為「大師」。「達賴」為蒙語,意思是「大海」。

在之後的發展中,班禪遠離世俗,而達賴則掌控了政教,因此達賴管理前藏,等同於領有西藏90%的人口。班禪則管理後藏,只領有10%的人口。

說到這裡,之前拋出的第一個論題似乎已經有了答案,兩個稱呼就是兩個系統,稱呼的含義也各不相同,並不是一個意思。

從這些資料來看,兩個稱號雖然意思的解釋不同,但他們的內在意義是相同的,其實他們都是靈童轉世的「活佛」的意思。

至於他們之間誰的地位更高,這確有一些說道。前面說過,兩個系統雖然同宗同源,但之後發展的方向不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地位也有高低。

從西藏的管理體系來看,掌控了政教的達賴地位要高很多,所以在佛教界有著實際的聲望。因此我們看達賴一般都住在布達拉宮之中。因為布達拉宮是政教合一的辦公之地。

可如果從教階來看,班禪則高於達賴。原因非常簡單,按照雙方的起源來說,班禪為阿彌陀佛的化身,而達賴只是觀世音的化身。

如果單純從佛教的角度去看,班禪的地位明顯要高出許多。

其實不論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誰的地位更高,難能可貴的是兩者之間可以和平共處,只在少數時期出現了一些糾葛,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是和睦相處。

此外,兩者的發展方向雖然不同,但都保持初心,甚至兩個系統還同心協力將西藏的民族、思想以及文化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極大地促使了西藏的穩定發展。

所以這就足夠了,相比於印度各教派之間的你爭我奪,明爭暗鬥,藏傳佛教簡直就是一片樂土。也難怪世界各地信奉佛教的人,會不遠萬里前往西藏朝拜。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