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著名的四大佛教石窟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傳入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後,與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傳入我國後,依山鑿洞成為其寺廟的基本建築形式,開創了我國石窟藝術的新紀元。

我國的佛教石窟無數,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以下五個,也被稱為中國五大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

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莫高窟全長1.6公里。現存石窟492個,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壁畫總面積約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飛天4000餘身,。石窟分上下五層,曾發現從4世紀到14世紀的珍貴文物5~6萬件,於1987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自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因之形成了敦煌學,另外還設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2、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陸續營造長達1400餘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餘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後加麥積山石窟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石窟結合了各國石窟藝術的精華,堪稱全世界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歷經八個朝代,東西綿延1公里。

雲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45個,石雕造像51000餘尊,大小窟龕252個,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在2001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4、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地處甘肅省天水市東南方30公里的麥積山鄉南側西秦嶺山脈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麥垛而得名。石窟始建於十六國後秦(公元38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麥積山石窟雕刻精美,色彩明艷,現存洞窟194個,其中有從4世紀到19世紀以來的歷代泥塑、石雕72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尤其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