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鑿雲岡石窟
北魏統治者為了在人民心目中樹立佛的高大形象,進一步宣揚君權神授,他們徵集了大批民工和石匠,劈山削崖,開鑿了許多石窟,雕刻了許多佛像,讓人們到那裡去頂禮膜拜。
位於北魏故都平城(今大同)附近的雲岡石窟是北魏皇室修功德、做佛事的場所,開鑿於公元453年。負責監造石窟的是名僧曇曜,文成帝即位不久,就把曇曜請到皇宮,尊稱他為法師,請他負責雲崗石窟的營建工程。曇暇經過精心籌劃,叫工匠先開鑿了一個七丈多寬、六丈來深的大佛洞,然後在洞口築了四層高的大樓閣,樓閣中心雕刻了一尊五丈多高的巨型佛像。佛像的腳有一丈四尺長,腳的中指長七尺,比一個普通的人還要大。大佛的臉上和腳上都嵌有黑石,這些黑石是按照文成帝身上黑痣部位鑲嵌的。曇曜造這樣一個大佛,是為了說明文成帝是佛的化身,把皇帝的統治地位加以神化。
雲岡石窟
按照曇曜的設計,在大佛的周圍,工匠們又雕刻了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佛像。這些佛像一個比一個矮,緊緊地圍繞著大佛,是群臣的象徵。另外,還配有許多更矮的小的人像,象徵民眾和奴隸。洞頂上刻著姿態不同、凌空飛舞的仙女,把大佛襯托得更加雄偉莊嚴。這一切象徵著皇帝至高無上的權位,象徵著人世間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曇曜總共開鑿了五個石窟,被人稱為「曇曜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