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皇家寺院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大同古城西南,始建於遼重煕七年,也就是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而命名。後來寺院毀於戰火,金天眷三年,即公元1140年重建。經過幾百年的滄桑,華嚴寺在明清時重建,大多數建築改變結構。

華嚴寺坐西向東,有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餘座單體建築,佔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


華嚴寺山門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華嚴寶塔



普光明殿

華嚴寺分上寺和下寺。上寺主要建築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我國現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大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體面積達1559平方米,殿內中央塑有五方佛。下寺大殿為薄伽教藏殿,佛壇上布列遼代彩塑29尊,殿內有兩層樓閣式藏經櫃38間及「天宮樓閣」五間。藏經閣內有明清藏經1700餘函,18000多冊。


薄伽教藏殿


華嚴寶塔


華嚴寺景


華嚴寶塔

1961年華嚴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華嚴寺門票65元/人,大同火車站乘15路、2路、30路公交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