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兩座寺廟——五爺廟、殊像寺

  五爺廟(萬佛閣)

  五爺廟也稱萬佛閣,坐落於台懷鎮,最初建於明代萬曆四十四年,沒有牌樓和山門等建築。整座院落由文殊殿、五爺殿、戲台、僧舍組成。

  文殊殿是五爺廟裡建築年代最早的,建築手法為三檐四齣廊,呈歇山頂。寺廟規模不大,內供佛像一萬尊,所以稱作萬佛閣。

  五台山就數五爺廟的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前來朝拜的人不斷,據說五爺廟許願很靈。龍五爺是南山寺三十三觀音堂的南北財神殿供奉的財神,所以很多來五台山五爺廟的人都是求財的。

  萬佛閣前人實在太多,擠到幾乎挪不動腳步,想要仔細參觀是不可能的。

  民間傳說文殊菩薩化成的五龍王很喜歡看戲,所以在五龍王殿的對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戲台,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戲台,專門為給五爺演戲搭建的。

  殊像寺

  離開萬佛閣去殊像寺走的是公路。殊像寺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也是被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十個寺院之一。

  殊像寺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寺廟之一,其香火僅次於五爺廟。

  殊像寺初建於東晉初年,唐、元兩代均有重建,後毀於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萬曆年間(1573-1620)又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因寺內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殊像寺。殊像寺為典型的漢式寺廟,山門面南,單檐歇山頂,山門前左右有石獅一對,兩側設腰門。

  寺內最著名的建築大文殊殿為殊像寺的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檐九脊歇山頂。現存殿宇為明弘治二年(1489)修建的,是五台山台懷中心區最大的殿宇。殿內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騎獅塑像高9.87米,是五台山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聖祖為殊像寺的文殊騎狻猊像題匾:「瑞相天然」。這裡的菩薩很靈驗,大文殊殿前聚集了很多燒香的信眾。

  這個院子集中了殊像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流。

  離開大文殊殿,殊像寺其他地方几乎沒有人,幾步之差的望佛亭就很清凈。

來源:遊客五台山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