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經的第一人是玄奘嗎?

在中國一提到去西天取經的第一人那答案肯定是唐僧玄奘啊!玄奘這個人物那在咱們中國應該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了。

玄奘

玄奘大師確實是中國乃至世界佛教史上一大功臣,也是我國古代西行求法高僧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位。但中國歷史上西行取經的第一人是否是他呢?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一些書籍中是這樣認為的,玄奘當年是冒著偷渡的危險去西天取經的,並且在同行的胡僧,中途退出,他孑然一身,仍然不忘出現,獨行於沙漠。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他從長安西出發行經故葬、敦煌、經今新疆及中亞地區,經歷艱險,輾轉到達了中印度。他在中印度巡遊了各處佛教聖地學府,並學習了大量佛教著作,於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她孤征十七年,走了五萬公里,歷經一百多個國家。

玄奘西行的路線圖

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後,帶回了大量的梵文經典,並且把他在印度,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大唐西域記》講述了印度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宗教盛衰。此書不僅是歷史研究的寶藏資料,也為今天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可以說,玄奘是我國佛教傳播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眾所周知,佛世傳源於印度。在中國的佛教教義里,西天是真理存在的終極世界的代名詞。因為佛教是從中國的西域傳入的,公元前六世紀佛教在印度恆河流域創立,以後不久就向周邊國家傳播。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標誌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佛教的東傳。但早期來中國傳教傳教的是西域僧侶,而不是印度僧。據北大學者季羨林先生考證,漢地最早的佛經並不是直接從梵文翻譯過來的,而是經中亞古代與轉譯的。由於翻譯的語法問題,中國人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導致那時候的佛教沒有盛行起來。

直到兩晉和唐代佛教盛傳後,西行求法的人絡繹不絕,人數還是相當多的,據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所列就有近60人。但在古代生產力水平下,交通工具不發達只能憑藉雙腳西區求法,

無論是走陸路還是海路,都需要經年累月吃盡千辛萬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據佛教史傳的記載,在成千上萬求法高僧中,真正能夠存活下來的並且學成而歸的只是少數人而已,。這樣看來,玄奘大師應該是幸運的少數人中最成功的一個。

雖然玄奘是真正的成功取到真經的人,但不一定是取經第一個人。那麼,如果玄奘不是誰,又是西天取經的第一人呢?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三國時代朱士行應該是我國最早西行求法的人,他是三國時魏國的僧人,原籍潁川(今天的河南禹縣)人。

朱士行

朱士行少年時出家,他在出家後就埋頭研讀經典在洛陽講《道行般若經》時他常常感覺到口譯的經文,經文晦澀難懂,有很多又被刪除的地方很難理解,因此就希望去西域尋找原本。魏甘露五年(260年)朱士行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終於到達當時大乘經典集中的地方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經過20多年才找到原本梵文,《放光般若經》40章,大概60萬字,原本希望能獨立將寫好的經文送回國,但由於當地學徒的阻撓。直到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才由他的弟子弗如檀等十人送回洛陽。元康元年(291年)由無羅叉和竺書籃等翻譯出來,共計20卷而大師朱士行終身未能回到漢地,80歲病死於于闐。

雖然他所求得的經典,只有《放光般若經》一種,也不算太完整,但在當時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學者如帛法炸、支孝龍、竺法蘊、語法開等都通過《放光般若經》來弘揚般若學。

朱士行後西行求法的僧人一時湧起,從三國到唐代絡繹不絕,只是成功者實在是微乎其微,史冊上也無多記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上下而求索。」也許正是這種為了尋找真理而不顧一切的堅強信念,才給前人那麼大的動力,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前赴後繼,為了取得真經,而踏上了充滿驚喜的西行之路。也許正是這樣一種為了真理執著的精神,才鑄就了大唐的繁華盛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