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智慧】最好的關係,是親密有間

2022年12月29日09:10:03 佛學 1433

評價幸福,人們的維度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最重要的一個維度是——和諧的人際關係。

我們平時形容兩個人關係好時,夫妻是如膠似漆,戀人是蜜里加糖,兄弟是手心手背,朋友是親密無間。

總之一句話:不分彼此,才是真得好!

究其實,這個思路大錯特錯。

我們來看看先賢對人際關係的評價: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游,是孔門十哲的第九名,吳地人,叫言偃,比孔子小四十五歲,與子夏並稱孔門的文學翹楚。

子游非常好學,且知行合一,深得孔子賞識。曾經有一次,孔子參加完臘祭,出門後長吁短嘆。子游就問老師為何不開心。

孔子回答:我是在感嘆自己沒有生活在夏商周三代的明君當政之時。接著孔子就向子游描述了自己心中大同社會的藍圖。

子游牢記於心。他後來在魯國當武城宰時,嚴遵師訓,以禮樂教化民眾,成績裴然。

子游這句話的意思是:「對待領導,進諫過於頻繁,就是自取其辱;對待朋友,勸告過於頻繁,就會友誼翻船。」

這裡解釋一下,數,不讀數字的數,而讀朔音,意思是多次,頻繁地。

子游把人際關係,一眼看穿。

人和人之間,三觀再一致,關係再到位,也要有分寸感,也要留白,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我們按照子游的思想,把四種最親密的關係進行一個梳理。

【禪宗智慧】最好的關係,是親密有間 - 天天要聞

1、夫妻關係:聚時親密,分時獨立

很多人認為,既然是夫妻,那就應該完全融為一體,卿卿我我,如膠似漆。

這個是對的,但是不完整。

夫妻雖然是一個家庭,但每個人都是人格、尊嚴和經濟獨立的個體,只有在這個基礎上,互相尊敬、互相理解,然後再緊密合作,才是健康而持久的關係。

兩個人來自於兩個家庭,在結合之前,兩個人的家庭熏陶、知識結構、生活習慣等,未必一致。如果一定要某一方屈就另一方,就會帶來內心的不平衡。時間長了,矛盾就會產生。

媽寶型老公是大多數妻子厭煩的,粘人型妻子很多男性也接受不了。好的夫妻關係不是樹和藤,而是兩棵樹,平時各忙各的,各自有事業和追求,這樣就不會纏著對方不放,讓人心靈空間逼仄;難時互為對方的依靠,可以共同為家庭遮風擋雨。

對於一個男性來說,貓咪般的妻子固然可愛,但可以在風雨中與你一起換輪胎的妻子更讓人敬愛。對於一個女性來說,霸道總裁式的丈夫固然心蕩神搖,但從來尊重你的事業發展和人格獨立,不干預你和同學聚會、和閨蜜逛街的丈夫則更讓人舒朗自在。

相互消耗,婚姻會越走越窄;彼此賦能,日子才會越過越寬。


2、親子關係:難時助力,平時鼓勵

中國人對待孩子,就像是無限責任公司,永遠兜底,永遠負責。

對於中國式親情,現代哲學家王東嶽老先生說過一句很到位的話:往來無契約,養子無盡頭。

疼愛孩子,無可厚非,但什麼是真正的愛,可能很多人的理解就不一樣了。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我的,供他吃供他喝,恨不得替他受所有的罪,那全部介入他的生活就是理所當然的,根本就不應該有邊界啊!

這樣一來,孩子與父母之間因為習慣、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鬧出了大量的矛盾。為何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就是因為這種矛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家長覺得委屈:「我都是為你好,你還不領情!」

孩子也很委屈:「啥啥你都管,我又不是一條狗,為什麼我沒有自己的選擇自由?」

你看,因為愛,所以恨上了!

愛恨情仇,最難把控。因為一去愛,就有付出感。有了付出感不被認可,立刻就轉化為恨。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解開這個疙瘩,要從父母做起。

做父母的要意識到,孩子是你生的,但不是你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個體,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意志。即便你經驗豐富,眼看著他有錯誤,走彎路,也要讓他去嘗試。因為:第一,你不一定絕對正確,想想你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是不是也這麼過來的;第二,走彎路是走路的一部分,犯錯誤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替他做了所有的選擇,他沒有試錯力和承受力,恐怕將來會犯更大的錯。

我們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待教育,對待孩子的生活,同樣如此。

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可以幫助;他不求助,樂意自己闖蕩,就鼓勵他。

阿姆斯特朗在八九歲的時候,有一次在外面玩到很晚,媽媽叫他回家吃飯。他回到家說:「媽媽,我剛才告訴小夥伴們,我將來要登上月亮,他們都嘲笑我。你說,我能登上月亮嗎?」

媽媽笑著說:「當然可以呀,努力就可以。不過登上月亮,晚上也要記得回家吃飯哦!」

這個偉大母親沒有打擊和澆滅孩子的理想之火,而是加以肯定和鼓勵。

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

好的親子關係,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越俎代庖。而是要設定底線,同時也留足空間。即便擁有幫助孩子規劃寬廣未來的能力,也要有放手讓孩子走窄路的魄力。

【禪宗智慧】最好的關係,是親密有間 - 天天要聞

3、父母關係:關心身體,尊重志趣

父母曾經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的天地。但當我們長大後,發現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發展,絕大多數父母變得笨了,慢了,啰嗦了。他們趕不上你的節奏,趕不上你的觀念。他們發養生雞湯,信保健騙術,也恪守著老的人情世故,有著在你看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呢?

對待父母,要在身體上關心,在觀念上尊重。

老人都有各種慢性病,這個一定要引起子女的重視。要督促他們定期體檢,經常詢問他們的生活起居,多關心他們的飲食。

但是對於他們的價值觀,要能夠包容和理解。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知識結構不同,這些代差,也許永遠無法彌合。

父母所秉持的觀念,只是和你不同,不一定是錯的。對待分歧,不要鄙視,也不能強勢,而要多傾聽,多溝通。對於明顯有害的認知,比如金融欺詐和保健欺詐,要耐心反覆引導;而對於社會評論、人情世故,則完全尊重他們的意見。

對於他們勸導的讓我們不熬夜、多自己做飯等話,也要能聽得進去。你改了,他看見心裡高興,這就是最大的孝。

父母只要可以自理,大家最好不住在一起,但要常回家看看。這樣疏密有度的關係,才是幸福和諧的保證。

【禪宗智慧】最好的關係,是親密有間 - 天天要聞

4、朋友關係:時常小聚,互不干預

有一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從中可以看出朋友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我們每個人都有好朋友,每個人也都失去過好朋友。其中有不少失去,是因為過度接近而造成的。

兩個人之所以能走近,肯定是在性格、愛好、理念等方面有較大的一致性,而在利益方面沒有什麼競爭性。如果一旦過近,就難免會失去分寸,對別人的愛好品頭論足,對別人的家事出謀劃策,甚至一起投資,利益也綁定在一起。這就違背了「好朋友不爭利的」原則。

過分介入別人的私事,很多話就會過頭,引發矛盾;而一起投資,可以是好同事,好同志,但一般不應該是好朋友。好同事是有規則意識的,基礎在做事;好朋友是有友情意識的,基礎在友誼。這是兩條線,一般不要相交。如果好朋友非要在業務上合作,一定要首先明確權責利。否則無論賺不賺錢,都會失去好朋友。

有的人可以一起做事,有的人可以一起喝酒。不同的圈層,要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處理模式。但無論哪個層面的好朋友,都要牢記一句話:疏不間親,幫不越位。

所以,好的人際關係,不是親密無間,而是親密有間。寬窄有度,才是人際關係和諧長久之道!

想讓任何關係長久,秘訣就一個詞兒:尊重。

尊重配偶,尊重孩子,尊重父母,尊重朋友!

敬人者,人恆敬之!重人者,人恆重之!

最後交代一下子游的成就:他的持重、嚴謹和分寸感,讓他成為孔門十哲、成為南派儒學的鼻祖!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聞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經過壁立千仞、地無水草、山崖陡峭的鐵門關後,玄奘的小隊進入位於今天阿富汗東北部的吐火羅國。此地有阿姆河從東向西穿越整片區域,所以小麥豐饒、穀物充沛。這裡曾是漢代張騫來過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臘文化的交匯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