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位於緬甸伊洛瓦底江畔辛德達亞山。建於公元前 6 世紀。也是仰光最高的建築,緬甸佛教建築的代表。
1.大金塔的歷史
仰光位於伊洛瓦底江下游肥沃的三角洲上,是緬甸第一大都市,也是東南亞的著名大港,有 300多萬人口。金光閃閃的塔頂,殖民地時代留下的建築,喧鬧的集市,美麗平靜的萊雅湖,使這個城市別具一種魅力。
仰光大金塔位於仰光北方的辛德達亞山坡上,是一座佛舍利塔,也是仰光的最高建築,在整個仰光城幾乎都可以望見它華貴的身影。它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齊名,同為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大金塔由始建到如今已經被修繕多次。仰光大金塔初建時僅九米高。1450 年,勃固王勃尼亞揚重修大金塔,將它增高至 92米。1453年登基的緬甸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王信修浮與其婿達摩悉提王對大金塔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葺,把塔基用石塊修砌,在塔四周建上佛亭,並鑄造了一口 200多噸重的銅鐘。1492 年,信修浮的孫子勃尼亞金道在大塔四周修築了 48 座小塔。16 世紀,東吁王朝國王曾給大金塔貼金、升傘。1581 年,阿瓦王朝的南達勃因王在佛塔基部建了金銀傘形花塔,並獻上了嵌有 2000 顆紅寶石的頂傘。1777 年,信古王在塔基、塔壇四周建佛殿,並鑄造了四尊五合金佛像,後來他還在大金塔西北面鑄造了一口25.6噸重的銅鐘。1871 年,敏東王為大金塔重修了寶傘,這頂寶傘就是今天人們看到的大金塔上的寶傘。第二次英緬戰爭開始後的 80年中,大金塔被英國殖民者佔領。1929 年,在緬甸人民不懈的鬥爭下,大金塔又回到了緬甸人手中。如今,緬甸有一個專門管理委員會負責募捐修繕金塔。每隔 3~5年會為大金塔貼金整修一次。大金塔就像一座不斷發展的露天博物館,記載著緬甸人的歷史,包含著緬甸人那份對自身信仰的熱情與執著。
2.大金塔的獨特魅力
大金塔距今已有 2580 余年的歷史,它比仰光城的歷史還早兩千多年,那時的仰光只是個荒涼的小漁村,在18 世紀才興起並建成仰光城。大金塔佔地0.7平方千米,從上至下貼著近萬張金箔,鑲著鑽石、紅寶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生輝;塔上還懸掛著 1000多個金鈴銀鈴,風吹鈴動,金聲玉振,聽之如聞仙樂。在主塔的附近,環繞著四座中塔、四座牌坊、四座佛殿和 64座小塔,整座塔群錯落有致,蔚為壯觀,集中著緬甸建築及手工藝的精粹。大金塔四方各有一個入口,其中南口最為熱鬧。這裡是仰光的心臟,每天從早到晚,善男信女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在此祈禱,誦佛。大金塔東南角有一株菩提樹,相傳是從印度釋迦牟尼金剛寶座旁的聖樹苗圃移來,樹葉婆娑,透著一種神秘的色彩。在塔基四周還有傘形花塔 44座,佛亭 82座以及各種大小佛殿。這些建築錯落有致,與主塔渾然一體,使得整個建築群莊嚴神聖,氣勢宏偉。在佛廊、佛殿和佛亭上都飾有精美的浮雕和繪畫。浮雕和畫面上的佛像、神怪、異獸形態各異,或肅穆端莊,或猙獰可怖,展示了緬甸人高超的藝術水準,更顯示了宗教藝術獨有的魅力。
3.大金塔的傳說
仰光大金塔還有一個名字:瑞光大金塔。這座佛教塔的修建原因還有著一段與佛祖釋迦牟尼相關的神聖傳說。公元前 585年,印度發生饑荒,有一對叫科迦達普陀的兄弟載著一船大米去救濟災民。在印度時,他們在一棵菩提樹下巧遇了佛祖釋迦牟尼。他們向佛祖敬獻了蛋糕。佛祖賜給了他們八根頭髮。佛祖告訴這兩兄弟,佛發要與原先埋在丁固達拉山崗的另外三件佛寶一起埋葬。那三件佛寶指的是拘留孫佛的法杖、拘那含佛的濾水器與迦葉佛的袈裟。科迦達普陀兩兄弟在神的幫助下找到了三件佛寶,把三件佛寶和佛祖的八根頭髮葬於一處,並在其上修建了大金塔的前身。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