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爬上山頂時,發現神學早已等在那裡了」,北京鳳凰嶺下的龍泉寺,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這座寺廟可謂「高僧」雲集,這裡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有清華核能和熱能物理博士,有清華流體力學博士,有北大哲學系碩士,堪稱寺廟中的985、211,「清華北大」的分寺。很多人因此慕名而來,就是為了一睹高知僧人的風采,其中不乏名人。這名人里就包括張小龍。
傳言在微信創立之前,張小龍因為程序碼的一些問題困頓不前,非常苦惱,來到龍泉寺,為了散心也是為了尋找靈感。張小龍在這裡寫下程序代碼,但是又遇到瓶頸,他氣惱地將程序代碼的紙張揉成一團扔在了地上,等他散心歸來,發現程序碼紙張放在案桌上,並且已經修改了幾處錯誤,由此張小龍頓悟才創造了微信這個軟體。這聽起來就像現代版掃地僧的故事,姑且不論真偽,但這個故事確實讓龍泉寺的名聲更上一層樓,接下來我們就來介紹幾位龍泉寺高僧。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是一部電影。他們的學歷曾經被人們津津樂道,但遁入空門就與紅塵世間的名利場隔絕開來了,這些在俗世星光耀眼般的存在,在寺廟裡又是怎麼樣的寧靜狀態呢?是否達到了他們所追求的精神世界呢?
賢清法師——清華熱能物理博士:出家前俗名叫張清光,家裡都是憨厚的農村人,家裡張清光排列中間,上面一個哥哥下面一個妹妹,就張清光讀書最好,家裡供不起三個孩子上大學,於是哥哥妹妹都主動退學,讓讀書最好的老二繼續學業,他也沒有辜負家裡人,一直考入了清華博士,一生節儉的父親在村裡大擺升學宴。張清光清華博士畢業後,找到了高薪工作,而且當時他還有一個出色的女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父親非常得意,覺得光宗耀祖自己這輩子值得了,沒有想到張清光工作了一段時間,選擇了出家。他先把這個想法跟女友說了,女友無法理解,為了更好的理解他女友也開始學佛,學佛後女友就不再阻止他了。
張清光沒有告訴父母,等他們知道時兒子已經是賢清法師了。父母一度崩潰,前來阻止甚至長跪不起。然而在巨大的信仰面前,一切都是徒勞。賢清覺得既然要修行,必然要「棄親割愛」。正因為張清光堅持自己的選擇,才有了賢清法師的存在。他於紅塵浮世中解脫了自己的靈魂,做了最想做的自己。如今父母已經接受他出家,多次來到寺里看望,每次來都會小住,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裡,賢清法師全程陪伴,全力照顧。在賢清看來,這是一個永遠的「還債」 過程,只是出家人的還債,債主再也不僅僅是自己的父母,也包括天下所有人的父母。他的前女友已經嫁人,丈夫也是一名佛教徒。夫妻二人還曾來過龍泉寺拜訪過他。
賢威法師——中科院生物物理博士:生物物理,萬物之理,或許正因為高處不勝寒,賢威法師需要更高層次空靈處的滿足。因於專業知識的緣故,他一直在研究生命之緣,科學仍然無法解釋他對生命的探索。在他過去20年的教育中,他的理想總是在變,從科學家到企業家,從企業家到政治家,不一而足,他都沒有找到答案。認識佛法後,賢威法師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對人生系統而讓人信服的解釋,於是他豪不猶豫地踏入人生的另一道門: 空門。賢威法師認為這個決定對他並不困難,他說就像是入學一樣。
「入學典禮」在北京龍泉寺,在辭謝父母恩、師長恩後,經過一番懺悔,他接受灌頂剃髮,從此「愛纏永絕福慧日增」。他的同學朋友對他出家並不意外,因為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終極的問題,他對生命有著更多的敬畏之心,似乎比較適合遁入空門,所以能夠理解他選擇皈依宗教作為歸宿。在寺內賢威法師一心向佛,體會生命的精神境界。如今的賢威深居簡出,幾乎不怎麼露面,完全處於頓悟,默默地呆在龍泉寺做著自己的貢獻。
禪興法師—-清華流體力學博士,是最早參與龍泉寺復建的元老之一,是龍泉寺的監院。禪興法師把他四十多年的人生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玩樂享受,第二個階段叫學業有成,第三個階段叫奉獻他人,第四個階段是超越自我。前兩個階段是學佛之前的追求,後兩個階段,是學習佛法以後的追求。
禪興法師1974年出生於石家莊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十分寵愛他,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玩樂享受中度過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指他在學業的追求,他一路考上清華博士,到大四的時候,身體變得很差,人就變得很瘦弱,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對於科研的興趣直線下降,目標方向喪失了以後,這時接觸到了佛法。化解了煩惱之後,生命一下子變得輕鬆起來。以前雖然埋頭讀書多年,生命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狹隘的人生,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從不曾想過他人,因此從沒有體驗過為別人付出的快樂,沒有體驗到內心升起善法的快樂。
學佛後開始去學習為別人付出,做善行,心就打開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身體越來越好,禪興法師說從佛法來看,自己不再緣這個身體,反而緣在別人身上,一心做善行,自然福報不斷增長,業障也消除了,病自然而然就好起來了。這也讓禪興法師體會到佛法的真實,也更加篤定出家修行這條路一定可以走得通。
賢宇法師——北大數學系,柳智宇從小就被視為不世出的數學天才、智商超群,多次獲得數學競賽冠軍,被保送到北大數學系。然而上了大學後,柳智宇漸漸對數學失去了興趣,他說自己小時候喜歡數學是因為它是充滿挑戰的智力遊戲,然而當數學淪為競賽的機器後,數學對自己就沒有意義了。加上日復一日的機械訓練,讓他的眼疾加重。這時他認識了一個學佛的師姐,佛法讓他飄零的精神得到了久違的棲息,長久以來的孤獨找到了落腳之處。2010年,22歲的柳智宇北大畢業,同時收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一年7萬美金的全額獎學金。簽證已經拿到了,行李也已經收拾好了,然而這時柳智宇決定不出國出家!
這個決定讓他父母大病一場,他的父親是一名中學物理老師,班上的學生說老師的頭髮一夜之間全白了。柳智宇的到來讓龍泉寺的名聲到了頂峰。當許多人都以為這位數學天才會成為一名得道高僧時,柳智宇卻沒有選擇留在佛門。2022年春節前夕柳智宇決定還俗,5月就職一家心理機構。他如今從事的行業跟數學沒有任何關聯,而是深度研究心理學,這似乎跟佛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偏向於撫慰情感,算是在另一條道路上探討人類精神的科學原理吧。
賢啟法師——清華工程博士:他來自一個高知家庭,一路清華附小、附中、清華本科和博士,博士畢業就遇到了宗教,天真爛漫的全身心投入。他內心裡存有報國愛國教化民眾的心,一旦認定宗教可行,他就全力以赴。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賢啟法師也看了。那是一部講述清華大學學生在國家有難的時期,捨身報國的故事。賢啟法師在熒幕前淚流滿面。賢啟法師是他們之中最早跟隨師傅來到龍泉寺的,20餘年中他將龍泉寺管理有序,甚至可以比擬千年古剎少林寺,他對於龍泉寺的復建功不可沒。
賢啟法師是後學們公認的老師,是弟子中當之無愧的楷模。他對師父忠心耿耿,可以說是師父的左膀右臂,沒日沒夜地干,投入師父的各項事業,比如帶著居士為師父整理編輯出了一百本博客書。師父一句話,他就能拚命。賢啟法師雖然人高高大大的,但內心淳樸的像個孩子。恰恰是這份赤忱和單純,讓他深陷日後悲劇。沒有想到自己崇拜的師父竟是佛教最大的災難。他發現寺院不是一片凈土,容不下他的情懷。目前賢啟法師已經還俗,而且已經結婚生子。
這裡是有耳工作室,我們下個故事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