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人,必須根性極利
作為老師,必須手段高明
唯有雙向具足,方能心心相印
禪修培養的觀照力,就是幫助我們看清這些念頭和影像,進而獲得不被念頭和影像左右的能力。在此之前,凡夫始終執著於念頭,執著於與之相關的影像。當心陷入能所時,覺性就會被遮蔽。所以祖師用機鋒棒喝的凌厲手法,在出其不意的當下,直接將學人的能所打掉,使覺性豁然顯現。
但對於能所固若金湯的人,祖師也是奈何不了的,這正是禪宗只接引上根利智的原因。所謂上根利智,即學人本身的執著很薄,能所形成的串習很弱,再輔以特殊情境和特定手法,就可能在一個臨界點上直接開悟,徹見本性。
當然,這個「向上一著」不是人人可以遇見的。作為學人,必須根性極利;作為老師,必須有高明的引導手段,準確把握火候,給予關鍵一擊。具備這兩個條件,才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否則,是指不到也見不著的。
禪宗從達摩到六祖,接引的手法都很直接。二祖慧可拜見初祖達摩時,言:「我心未安,乞師與安。」祖師說:「將心來,與汝安。」直接讓你回觀反照:這個不安的心是什麼,在哪裡?
凡夫心是躁動的,每個念頭都在尋找它所需要的食物,要權力,要地位,要感情。這不僅是二祖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祖師採用的解決方法是借力打力——把心拿來。這個東西找得到嗎?
修行所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所說的,都是在幫助我們尋找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的心。不同只是在於,禪宗是以最直接的手段,讓我們在一念反觀之際,發現心其實是無形無相、了不可得的,從而看到心的本質。
初祖對二祖的教育,就這麼簡單。但這個簡單又是不簡單的,否則就不可能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心心相印。
摘自:話說《壇經》
版權所有:濟群法師
如需轉載,請務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