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登上「神仙」天宮山的經歷 | 本性法師憶光勝老和尚

2022年09月13日10:02:23 佛學 1276

記一次登上「神仙」天宮山的經歷 | 本性法師憶光勝老和尚 - 天天要聞

2022年8月31日,福建省龍岩市天宮山圓通寺住持光勝長老圓寂!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本性法師得知光勝老和尚示寂的消息後,亦甚感念其厚德,懷念之中,本性法師寫下一次拜訪光勝老和尚的經歷,給予光勝老和尚深深的緬懷,並致以法的敬意。

在他的文字中,天宮山的奇景栩栩如生,讓人感覺置身其中,而居住在天宮山的那位「老神仙」似乎從未走遠,他化作風,化作雲,化作雨,化作山上的一草一木,於塵世間為眾生示現著什麼,靜默地守護著這片聖地與蒼生......


「山痴」終上天宮山

友人說我:「智慧不足,慈悲有餘。」有時想想,也是。不是說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向來畏水而好山,好名山,尤其是宗教的聖山。舉個例吧,至今,我已五上廬山。不過,不為肯定「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只為否定「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向來想,只有身在廬山,才識得廬山。為此,有一年,我還在山上度過春節,朋友也因此說我是「山痴」。說實在,因為信仰的關係,也因為自己本性的所使,這「山痴」之名恐怕註定要背其一生了。這不,今天,我又把目光和腳步觸及到了天宮山。

天宮山,應該在天宮上。但是,佛陀和造物主慈悲,把它放在了人間。如果你踏上了閩西龍岩市區,想去天宮山,那麼,半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山腳,再半個小時,就到了山腰。如要上山頂,對不起,不能行車,因為沒有車道。如你心夠誠,意夠堅,你可以步行,攀登半個小時就夠了,因為,上山只有3485個台階。

我那時上山,早就聽說,天宮山有個光勝老法師,是個老修行。作為一個僧人,我向來認為,僧人的精誠修行為佛教度化群生的活頭源水,亦是佛教健康延續的動力所在。為此,一直想借緣前往,聆聽其教誨,感受其威儀。這次,應邀到龍岩市天馬山凈慈寺講經,正是朝禮天宮山的難得增上緣,更因光勝老法師幾次相邀,終於促成此行,如願以償。

記一次登上「神仙」天宮山的經歷 | 本性法師憶光勝老和尚 - 天天要聞


做腳下的台階,去托起朝聖者

尚未上山,光勝老法師慈悲,安排車輛到龍岩市區來接,並安排轎子在山腰備用。老和尚一定在想,我住福州,少有爬山,上山當是困苦的事。為此,老和尚請來了轎夫。其實,爬山我不怕,苦點亦沒什麼,因這苦往往帶來更多的樂。當你每登上一個台階,看到的風景就不同於在原台階看到的。所以,我沒有用轎子。但也不能因此辜負了老和尚的一片慈悲心和好意,因此,我就讓轎夫抬著空轎也隨著我們上山。

我剛才說:上山只有3485個台階。說起來其實蠻輕鬆的,但登上去,實在亦非易事。到了山頂,我已氣喘呼呼。原以為下山容易,實際上,下山亦難。雙腳每下一階,老有要下跪去的感覺,小腿肚還發抖。相信明天睡起,腿會酸疼。不過,雖感覺如此,但身心卻很通泰。

登到半山,有亭,在那稍為休息一下,遙望遠山遠霧,心中就急盼早上頂峰,一覽眾山。又想,如在半山念佛,佛陀是否會如經中所言,手執金台,來迎接我,一牽就把我牽到山頂。當然,沒有那麼好的事情,雖說,帶業可以到佛國,但畢竟不是指業重者。像我這種德無能無者,如何該幻想一步登天。我該做的,應是一步一腳印地慢慢地攀登。雖然,這會喘氣、會流汗,但喘氣也是排出濁氣,流汗也是流出臭汗,有益健康。不過,看看腳下,又想,何必一定要上頂峰,就如腳下台階,只在半山,不是也很好嗎?就做腳下的台階吧,去托起朝聖者,助朝聖者往上走,讓自己被朝聖者的腳印磨平,成就朝聖者,而自己,於閑遐之餘,還可在半山縱觀古今風動雲起。

記一次登上「神仙」天宮山的經歷 | 本性法師憶光勝老和尚 - 天天要聞


天宮山上的「神仙」——光勝老和尚

上到山頂,光勝老法師披衣山門前相迎,按當地習俗,大放鞭炮。他還準備向我頂禮,把我嚇出一身熱汗,我哪經得起老和尚頂禮。為此,嚇得我趕緊扶阻老和尚往下拜,為我自己留得一點微薄的福報。

山門處,有一小潭水,進到寺,有一大湖水。另有龍頭噴泉,水質特好,朝聖者好取之帶回用以灑凈。看來,天宮山不單是山,還有水。未上山時,我曾見一詩寫它:「山前山後聽山鍾,山路山亭通山宮,山花山木蒙山雨,山外山客往山中。」那麼,該由誰來寫天宮山的水呢?


記一次登上「神仙」天宮山的經歷 | 本性法師憶光勝老和尚 - 天天要聞

本性法師(右)與光勝老和尚(中)


山頂古寺,稱圓通寺,現寺名是國寶啟功先生題寫的。在福建,啟老題寫寺名的,估計是絕無僅有,甚為難得。寺之建築規模甚大,山藏寺,寺繞山。尤其有叫香爐峰者,狀如香爐,立在寺中。另有彌勒山,狀如彌勒身,山頂塑有特大型彌勒佛像,遠視之,如山之彌勒頭,頗為巧奪天工。讓人感動的是,在這山高地僻嶺野的地方,建寺的一磚一瓦,皆是人工挑或背上去的。而老和尚,復興寺院期間,自己如工人,亦挑亦背,一日又一日,上山下山,下山上山。也許,這成就了他於古來稀有之年,還登山如履平地,於平地健步如飛。他的感召力,更是成就了古剎的快速復興。

或許是天公不作美,或許是佛陀太作美,我辭別光勝老法師時,山頂上,時而霧鎖,時而霧開。鎖時,我以為自己在天上,因為我在霧間。霧開時,我更以為自己在天上,因為山頂雖無霧,但遙望遠山兮,山間霧繞,我似在霧端。其時,為我送別的光勝老法師,一身袈裟,飄飄忽忽的,在飄忽而來的片霧縷霧之間,時隱時現,似乎,天宮山真在天上,而他則是天上的神仙。怪不得有人說:天宮山因光勝法師顯得更加神聖,光勝法師因天宮山顯得更加傳奇。

圖片來源 | 十願百科

攝影 | 張科、慧海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