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論宗「緣起性空」說:
「緣起性空」是三論宗的根本理論。以緣起性空的理論而言,世間的宇宙萬有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組合而有,凡是由因緣而起的就一定是無自性的。那麼,無自性的法就是性空。這就是三論宗所主張的緣起性空的理論。在《大品般若·道樹品》中說:「諸法和合因緣生,法中無自性,若無自性,是名無法。」又《十二門論》也說:「眾緣所生法,即是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這即是大乘經論所說的緣起性空的理論根據。
所謂緣起性空者,即是說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都不是獨立存在永恆不變的,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產生。也就是說任何一法都是由眾多條件和因素組合而成。如果說脫離了這些因緣和條件,任何一法都不可能產生和存在。因此,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雖然眾多,但是沒有任何一物不是由眾因緣組合而成,既然是由眾緣和合而產起,所以名「緣起」。凡是由眾因緣生起的事物都是無自性的,無自性的事物即是空,所以名為「性空」。
所謂「因緣」者,即是指能生世間萬物的內在直接原因名為「因」,能幫助萬物生長的外在間接原因名為「緣」。這種能夠組合而成萬物的各種條件名為「因緣」。所以《中論疏》云:「關中舊釋:因緣者,蓋是萬物之統號,造極之所由」。此緣有四種緣:一者、因緣,指一切有為法中能親生自果者,即產生自果之直接內在原因。如種子能生芽,此種子即是芽之因緣。二者、等無間緣,又名次第緣。謂心、心所之生起是由前念引生後念,念念相續,無有間隔,這種相續不斷之原因稱為等無間緣。三者、所緣緣,即心、心所所緣之對象,凡心、心所之對象成為原因,而心、心所產生結果之時,心、心所之對象即稱為所緣緣。四者、增上緣,凡指前三緣之外對於一切法有助事物的生起之原因條件,稱為增上緣。此四緣與六因相互相配合成一切法生起的「因緣」。
今釋因緣義有三法:一者、依論釋義,如《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此明因緣者有三義:一是說因緣是空義,說明因緣所生之法,是無自性之法,無自性即是寂滅,所以說因緣是空義;二是說因緣是假義,說明因緣所生之法是無自性的,故不能說時有法,既是因緣所生,又可可說是空。為了教化眾生而假名說因緣所生,所以說因緣是假義;三是說因緣是中道義,說明因緣所生之法,非絕對有也非絕對空,是離此二邊執見,自性本自空寂,所以說因緣是中道。二者、依名釋義,亦有三種:一是說種子親而能生為因,水土遠只能起幫助作用為緣;二是說本無芽體,種子能生芽體,有所生之義名為因。水土等緣能助長生芽,有能生之義名為緣;三是說攝因為緣,並稱為因緣。三者、就中假釋義,因緣所生法者,是說世諦;我說即是空者,是明第一義諦;亦為是假名者,是說此二諦皆是假名。因為因緣所生之法,雖有宛然而空,故空不自空,名為假空。雖空宛然而有,故有不自有,名為假有。亦是中道義者,是說以空有假名而表中道。因為假有不住有,故有非有;假空不住空,故空非空,此非空非有,即是中道。
以此「因緣」義建立了一切法的緣起理論,說明宇宙萬物皆是由因緣組合而成,當緣滅時法亦不存在,即是說緣起之法是沒有自體的,也就是說緣起之法必定是性空。以此緣起理論說明了世間一切法皆是假有無有自性,凡夫眾生迷而不知認為實有,而起感造業輪迴生死。眾生若能識此「緣起」的道理即得解脫。
所謂「性空」者,謂諸法之性未生時為空無所有,遇眾緣和合時則生起諸法,若無眾緣則自性本空。「性」者是自性,也就是事物之自體本性。有不變之義,是指事物本所具足之性質和實體,受外界各種影響而不改變之本質。因為一切法都在剎那不停的改變,所以說一切法無有自性。唯一切法空不變才是事物的自性。若言性空者有四種:一者計有性空,名為性空,此是從所執立名;二者破外人性實,故名性空;三者此性執自空,名為本性空;四者因緣本性自空,名為性空。此性空即是佛性,般若實相之異名。所謂二乘人不見性空者,即是不見此性空。此是以體為性,而非性執之性。
今言自性畢竟空者,凡有四義:一者、為破「有」病而言性空,有病若除空葯亦除,乃至離四句絕百非,皆無有所依止。如果舍有而又執著於空者,此時不知佛法之旨意。故《中論·觀行品》云:「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二者、為明第一義諦而言性空,此是明第一義諦畢竟空,而不是說世俗諦畢竟空。可是方廣之人錯誤理解佛法之旨意,而認謂世俗諦也是畢竟空,所以其不知說性空是因緣「空」。三者、菩提之道非空非不空,為眾生假名言空,此非空非不空即是中道,空與不空皆是假名。而學教之人不知中道之義,而認為有個實在的「空」存在。其不知說空是說因緣之「空」。如《中論·四諦品》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四者、因緣雖有而宛然畢竟空,雖畢竟空因緣宛然而有。此是明自性本空而非滅法明空,也就是不壞假名而說實相,不動真際而建立諸法。可是學教之人聞因緣有便失性空義,聞畢竟空便又執因緣義。故不得大乘之「緣起性空」之義。
如果說緣起與性空不是相違的而是相即的緣起性空不二者,則緣起即是性空,性空必定是指緣起的。也就是說性空就是緣起,緣起就性空,是一法的兩個方面而已。如《中論·三相品》云:「若法眾緣生,即是寂滅性。」即是說由眾緣所生的法只有假名沒有實體。因為一切法的實體是諸法實相,真如法性。而此法性非因緣所生,是諸法本有的清凈自性。不因為諸法的生滅而生滅,是一種不生不滅,不增不減,非空非有的中道實相。所以說「性空」是一種中道實相觀,觀諸法雖然因緣所生宛然而有,而其自性畢竟空寂。觀諸法自性雖然畢竟空但諸法因緣宛然而有。有不自有、空不自空,因有而空、因空而有。有不自有、空不自空,因有說空、因空談有。空有相即相待。此有即是緣起,空即是性空,所以緣起性空是諸法的實相。因此,由性空故,所以緣起。《中論·四諦品》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因為由第一空,故說世俗諦有,由於有二諦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則第一義不成,第一義不成則世俗諦亦不成,若無二諦則一切法悉不成。因為一切法由因緣而生,其體性自空者,則斷有無、是非二邊之見,能趣證諸法中道實相。見一切法無有實體,其體性畢竟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