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2021年06月02日20:23:02 佛學 1555

1、人生在世,行路匆匆,擦肩而過,總會相逢。相逢便相識,相識後相知,相逢是緣,相識是緣,相知亦是緣。可緣來如夢,緣去如風。放得下的是一場善緣,放不下的也就成為了劫難。千迴百轉,糾糾纏纏,躲不掉的終須來過,躲得掉的來去隨緣,是劫還是緣,只在一念之間。

2、慈悲為本,為善心安;諸惡莫作,無噁心安;放下諸多事,心中自然安定;無求則無敵,無敵則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脫,豁達心安;寬容既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懷感恩之情,心中自安樂;看透釋然,自在心安;隨緣而行,隨遇而安。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3、真經不在西天,而在路途;佛祖不是如來,而是自我;那成群結隊的妖精乃是人心生出來的慾望和執念,三大徒弟其實是唐僧多面的性格和天賦秉性。生活平波無瀾不外人心已死,你還憤恨,你還痛苦,你甚迷茫,你就是那個時時刻刻跟妖精鬥爭的取經僧,你腳下的路, 永遠是通向自我的路。

4、境由心造,心即是主人。假如心無物慾,方寸之間都可是海闊天空永無涯畔;而如果胸懷坦蕩,長空蔽日之下煩惱則無處藏身。我們何不也做一個這樣的快樂的人呢!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5、有一顆隨緣心,你會更洒脫;有一顆平常心,你會更從容;有一顆慈悲心,你會更加積善;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更幸福;有一顆因果心,你會更明理;有一顆忍讓的心,你會更快樂;有一顆修行心,你會更智慧;有一顆自知之明,你會更清醒。

6、寬容是一種豁達,也是一種理解,一種尊重,一種激勵。寬容是一種坦蕩,可以無私無畏,無拘無束,無塵無染。當然,寬容並不是無原則地放縱,也不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寬容是一種有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君子之風,是睿智人所持有的一種忍耐。佛說: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7、兩個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時,一個用金杯,一個用泥杯。前者覺得自己富貴,後者認為自己貧賤;前者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後者陷入無謂的煩惱中。他們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子」。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所煩惱。

8、人生不過百年,沒必要凡事都爭個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朋。跟家人爭,爭贏了,親情沒了;跟愛人爭,爭贏了,感情淡了;跟朋友爭,爭贏了,情義沒了。爭的是理,輸的是情,傷的是自己。黑是黑,白是白,讓時間去證明。放下自己的固執己見,寬心做人。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9、假如生活中缺少了安詳,而懷著一份充滿了挫折、無奈、懷疑、憂慮的心去過活。那生活對生命來說,毫無疑問就是一種刑罰了。一個人要學會安放自己的心靈,能夠做到內心寧靜安適,我們的人生才會美好。

10、人生是禍福相依,笑淚交織,有同情心,才能利人;有體諒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心,才能做人;有慈悲心,才能度人;有艱難心,才能助人;有明智心,才能觀人;有包容心,才能處人;有美麗的心,才能示人。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11、人生最難得的是"心安"二字。所謂"心安",就是心裡沒有後悔的事、沒有虧心的事、沒有想不開的事,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氣躁,人生就會疲憊不堪、了無生氣。唯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不眼熱權勢,不艷羨富貴,活得純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個心安。

12、世界上最極致的東西是什麼?是心。它可以最快也可以最慢,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可以最真也可以最假,可以最弱也可以最強,可以最殘忍也可以最慈悲。心是每個人最大的秘密,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所以,調心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13、痛苦的根源在於你的執著。什麼是執著?就是你太在意你的感受,你總想抓住不屬於你的東西,你總想留住跟你不同路的人,你總想別人會跟你一樣的付出,結果事與願違,該失去的終究失去了,該離開的終究離開了。一切皆空性。放下的好。

14、你對人冷淡,別人也會回以冷漠;你批評別人,你也會接受到批評;你擺張臭臉,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所有你所給予的,都會回到你身上。「人受惡意之作弄,必作惡以回報。」我們需要做的是:1、感恩給你機會的人。2、感恩給你智慧的人。3、感恩一路上陪伴你的人。4、感恩剌激傷害你的人。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15、順應別人,會得善緣。改變自己,會得善果。萬般計較心自煩,萬緣放下性清凈。不用找尋成功的方法,只要面對失敗的原因。攀緣之心一止息,萬緣方能都放下。多吃傷身,多想傷神。從易處改變,從近處做起。叛逆之心起,人我皆苦。如隨順之行,您我皆樂。

16、寬容,是一種美德。但同時,它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寬容別人,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原諒,不過是將傷痕悄悄掩埋;忘記,才是最深刻徹底的寬容。寬容就是忘卻。忘卻昨日的是非,忘卻別人對自己的無理和冒犯,過去了,就讓它真正成為過去,時間是最好的良藥。讓大肚能容的雅量,生活有和煦的陽光,豈不更好。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17、認識一個人靠緣分,了解一個人靠耐心,和睦相處靠包容。人,相互幫扶才感到溫暖;事,共同努力才知道簡單;路,有人同行才不覺漫長;友,相互記掛才體味情深。與人為善,不遺餘力地成就他人,不知不覺也成就了自己。

18、常以為人是一種容器,盛著快樂,盛著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過,人只是導管。各種快樂悲哀流過流過,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

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禪語,一句佛語就能點透人生 - 天天要聞

19、事情過去了,就不要太煩惱、太生氣。生活原本就是變化無常,喜憂參半,甚至帶點混亂的。很多事情都不可強求,自己盡了心就好。做事之前善加考慮,從善意出發也盡心儘力了,即使結果仍不盡人意,這份善心依然會積累福報。想得太多所以不開心,心思單純,生活簡單就很好。

20、貪念永遠都會扮演最體貼你的方式出現在你的心中,讓你用一生的時間來追逐你追不到的東西。嗔心永遠都會扮演保護你的角色,燃燒你的慈悲,點燃你的仇恨。傲慢永遠都會扮演奉承你的侍者,隱藏你的缺點,放大他人的缺點。而它們會趕走快樂、清凈,迎來痛苦、嫉妒、憤怒,故要懂得取捨之道。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