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攝影的人常常會聽到一句玩笑話「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攝影愛好者不停搗鼓攝影器材,所以要靠攝影致富,一個字,「難」。但75歲的徐偉成卻有點與眾不同,他的人生因為攝影,積攢了不同的「財富」。採訪徐偉成當天,他帶著六大包攝影器材前來,每個背包將近50斤重,隨著他有條不紊的從各個包中取出不同年代的單反機、攝影機、卡片機......他的這段跨越60年的攝影之路也徐徐展開。
部分收藏展示
緣起「風光照相館」
出生在1948年的徐偉成,14歲時參加了虹口區少年宮的攝影培訓,從此在他心中種下了一顆「攝影夢」的種子。那個時候大家生活都不富裕,能有一台照相機就是奢侈品。巧的是,他小學同學的舅舅在楊浦區的風光照相館上班。一有時間,他就和同學泡在照相館偷師學藝。過去用光學相機拍照,調光、拍照是第一步,還要學沖印照片、修復照片,這段經歷幫助徐偉成收穫人生第一筆「財富」。
進階的「膠捲時代」
1969年,學習無線電的徐偉成到安徽亳州插隊落戶,在當地工礦企業工作。也正是這個時期,他開始了一生的「野性收藏」,有了第一台「上海牌」相機、第一台「鳳凰牌」相機。到了1980年,徐偉成花720元購買了一款膠片機「美能達700」,而這台相機也幾乎跟了他十年。一般一卷膠捲只能拍36張照片,而徐偉成憑藉紮實的技術,在開拍前提前量好尺寸,手動調節膠捲中的間隙,一卷膠捲在他手中可以拍攝40張照片。經歷40多年,如今這部「美能達700」相機依舊如新,並且可以正常使用。早期機械設備的品質和美感,在它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轉型的「數碼時代」
上世紀90年代,市面上開始出現數碼相機、磁帶式攝錄一體機等多樣化的攝影器材。雖然在拍攝的技術、手法、質感等各方面,老攝影愛好者更懷念膠片機時代,但是數碼的便捷性和技術的不斷迭代,徐偉成開始轉型使用數碼相機,佳能5D4成為他使用最久的一部單反。
60年的攝影歷程,徐偉成收藏了不同型號的相機超過20部,各式鏡頭超過30個,儲存卡超過100張……如今他是上海市攝影家協會老年協會副會長、新成路街道攝影家協會會長,在他的努力下,新成路街道攝影家協會會員從最早的6人已經發展到了63人。一群有著相同愛好的老同志在退休後發揮餘熱,繼續記錄著城市的變化。
徐偉成攝影作品
老徐說,都說「攝影窮三代」,他卻偏偏因為這個愛好,成就了事業。1992年,徐偉成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在創業過程中,他靠著攝影這個愛好結交了不少同道中人,在業務經營中也因為愛給人拍照,獲得不少訂單。如今企業越做越大,生活越來越富足。平時,他愛和攝友們背上行囊跑遍山川大河,見證祖國變遷的同時,也因為這個愛好,75歲的他依然身姿挺拔精神奕奕,收穫了人生最大的財富「健康」。
通訊員:費曉曉
編輯:盧澤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