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2022年12月15日22:36:30 美女 1572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2018年元月份,一場大雪後的三九天,天氣極寒,正是加工粉條的好時節。按照去年十一月的約定,我開車去包聯幫扶的渭北某縣貧困戶張麗弟弟家,參觀粉條加工。大雪後的村莊完全變了模樣,以致我開車都走過了。繞回來時候,碰到張麗,他把我領到粉條加工作坊,然後默默走開了。

張麗天生殘疾,半身不遂,智力有些許缺陷,能聽懂些簡單話語但是講不出來。他與母親馮雲生活,一戶兩人被評定為貧困戶。他在粉條加工場只能幫助弟弟張龍幹些力所能及的雜活,聽村裡俱書記說他還很熱心,經常幫助村裡其他人幹活,雖然幫不了什麼大忙。十一月初走訪時,正巧碰到張麗和母親馮雲在作坊外幫助弟弟挑揀待加工的紅薯。挑揀和清洗紅薯是做紅薯澱粉的第一步。加工粉條分為做澱粉和掛粉條兩大工序。做澱粉的紅薯,跟我們平常吃的紅薯不同。

用的是另外一種絲大的紅薯,雖然品相難看,大小不一,但是出粉率要更高一些。紅薯經過粉碎、和著井水打漿、過濾,然後流進彩條布圍成的池子里沉澱,十幾個小時後的半夜,張龍要起來把池子里上層的水放掉。天亮後,他和雇來的夥計把濕澱粉用袱子打包,像豆腐包一樣吊在椽子上晾乾。澱粉被吊成一個個上方下圓的雪白的「粉砣」,然後暴晒切塊即可備用,關中人把澱粉叫「粉面子」,主要有紅薯和土豆做成的兩種。

太陽升起,天氣稍微轉暖,房頂的積雪和房檐的冰溜子開始融化,滴滴答答掉落下來。燒水的檔口,大嬸忙著從外面的小車上鏟碳,再用竹籠提進來用水攪拌好備用。正說話間,大哥的老婆帶著口罩進來了。村裡有老人過世,關中的風俗是「紅事叫,白事到」,大哥要去主動幫忙,他媳婦只好拖著感冒的身子來替班。聽大嬸介紹說,掛粉的工序還有兩個步驟,掛在架子上的粉要在房間用布圍著「焗」一夜。然後在第二天凌晨趁天冷拿出了「凍」硬,互相粘在一起的粉條才會鬆散開來,然後用井水在池子里衝掉冰凌,最後再掛起晾乾。張龍說,加工粉條工序多,賺得都是起早貪黑滲透汗水的辛苦錢。

時過中午,我告辭回家,順便給家裡買了兩袋子粉條。張龍說這個粉條全靠西安做糧油生意的朋友和周邊嘗過得朋友口碑相傳銷售,目前沒有品牌和包裝,而且現有的土作坊,只能依靠天時地利人和,加工大約20萬斤紅薯,能做5萬斤左右的量,目前也只能這樣小成本運作。

冬季,閑不住的農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傳統的工藝和誠信樸實的質量觀念,低成本運作,給人間帶來美食,給鄉親們帶來家門口的打工機會,讓我由衷感受到敬佩和感動。

冬日的粉條作坊無疑也是農村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2017年11月,張龍家的粉條加工土作坊,母親和殘疾哥哥張麗麗幫助挑選紅薯。完成粉條加工的第一步,加工做澱粉。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大嬸「撥粉」、大嫂「撈粉」,最後那個大嫂「掛粉」,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張龍盯著運動中的漏粉盆,確保出粉勻稱,絲毫不敢馬虎。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張龍請來的做粉條的把式張大哥,他用眼睛一直盯著流速,感受著韌性,根據情況微調面與水的比重。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大嫂從水缸里撈出涼透的粉條,瀝乾粉條表面的水,準備掛粉。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簡易的撥片不停攪動,讓上漏盆前的澱粉的流動順暢有韌性。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張龍和張大哥把和好的面從攪拌機里移動到面盆里,準備漏粉。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正在和面的張大哥和張龍。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簡易的粉條土作坊,一切都是簡單實用,勞作背後是實實在在的收穫。人人臉上溢滿笑容。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大鍋連著小水缸,大哥把粉條從第二個大鍋移到水缸里,進一步「涼粉」,大嫂掛粉瀝水。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張龍介紹著掛粉條的工序和要點。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燒水的間歇,大嬸大嫂們在聊天說笑。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吃上午飯,品嘗自己製作的粉條美味。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貧困戶馮素雲和殘疾人兒子張麗麗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掛好的粉條要在房屋裡「焗」一夜,第二天凌晨趁天冷拿出了「凍」硬,互相粘在一起的粉條才會鬆散開來。這都是掛粉條的「竅道」。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富平的紅薯粉條很有名,冬季,閑不住的農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靠著土作坊傳統的工藝和誠信樸實的質量觀念,低成本運作,給人間帶來美食,給鄉親們帶來家門口的打工機會。粉條加工作坊,這也是一名扶貧幹部記錄的一個貧困戶家裡的故事。

——張偉明(陝西人文地理攝影家協會會員。參加過陝西人文地理攝影培訓班學習,在2016年到2018年在富平掛職扶貧期間,拍攝扶貧圖片,撰寫扶貧紀實。文字和圖片互為補充,紀實更加生動詳實。)

張偉明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3《粉條改變生活》 - 天天要聞





● 渭南民間紀實攝影展第一季《渭水謠》即將亮相陝西孚道美術館

● 盧二強||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2《渭河肖像》

● 景昭君||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1《渭河放生》

● 王宏林||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20《華山挑夫》

● 楊靖軍||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9《一條河流的夏天》

● 李明強||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8《河 殤》

● 張娟莉||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7《渭河雪日》

● 朱利秦||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6《渭河子民》

● 徐 暉||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5《足 跡》

● 劉阿莉||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4《渭水有痕》

● 郭建強||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3《最後的渡口》

● 王鳳琴||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2《渭河四季》

● 劉渭林||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1《飛 翔》

● 范曉波||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10《舞 台

● 劉 琳||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9《老城碎戲》

● 王長江||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8《走近渭河》

● 王 蓉||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7《韓城老街》

● 苗渭寧||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6《流動的風》

● 宋渭濤||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5《營 生》

● 駱曉東||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4《渭和朋友》

● 劉曉明||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3《渭水淼淼》

● 劉曉紅||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2《洛河人家》

● 閃勝利||渭南民間紀實攝影第一季《渭水謠》之001《踏水而歌》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著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著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