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攝影人來說,可能都有一個追逐星空、記錄浪漫的夢想,用相機拍攝下流星雨也是不少人的願望,就在明天,機會來了!
12月14日21時,雙子座流星雨將迎來極大,當日夜晚至15日凌晨期間最適合觀賞。當天的月相為虧凸月,月亮在午夜前升起;
月出之前大約有4個小時無月光干擾的時間,值得觀測,整個後半夜,月光相伴對觀測有一定的影響,但依然能看到明亮的流星雨,觀測者可以背向月亮,望向西北方,能減小月光帶來的影響。
雙子座流星雨與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並稱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是每年最值得期待的流星雨之一,它以雙子座附近為輻射點,極大時每小時天頂流量可達到150顆左右。
想要拍攝下流星雨,需要做什麼準備?
一、前期準備
1. 尋找流星雨
想要拍到流星雨,我們首先要找到流星雨,確定雙子座的位置,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實用的APP「Star Walk 2」,應用商店內免費下載。
在這款軟體內,我們不僅可以確定各個星座、星球的實時位置,還可以推測預演天文變化,天文愛好者和星空攝影愛好者必備軟體。
2. 尋找機位
天文拍攝需要晴朗的天空、較小的光污染,海拔高的地方也有優勢,因此我們需要找一個盡量遠離市區、天氣晴朗乾燥的機位,最好海拔較高,能對月光有一定遮擋的地方,當然首要任務是保證自身安全。
3. 器材準備
拍攝流星雨算是個體力活,因為流星雨不是說來就來的,拍攝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那麼在拍攝時我們必備三腳架、保暖衣物,備用電池、水、食物等依據個人需要自行準備。
二、拍攝
1. 檢查
在正式拍攝前我們需要檢查相機電池電量是否充足、存儲卡是否有足夠空間、相機狀態是否正常。
2. 相機設置
首先我們需要一支大光圈廣角鏡頭,一般來說24mm以下、f3.5以上的鏡頭效果就還不錯;
相機模式建議使用M檔或者B門,B門指攝影者手動控制快門時間,特別適合天文攝影,有的相機可以在撥盤上直接調至B門,而有的相機則需要在M檔模式下將快門速度調至B門,使用B門盡量配合快門線或遙控器。
不過其實流星雨並不像「下雨」一樣,每分鐘看不到幾顆,因此我們使用M檔設定快門間隔就行;
具體參數我們要根據現場環境決定,我們默認在光污染很小的城郊地區,有一定的月光影響,我們可以先設置3200的感光度,快門速度30秒,光圈最大,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記得使用手動對焦無限遠。
相機長時間拍攝可能會出現過熱、載入慢的情況,長時間拍攝後,盡量休息一下。
三、後期
流星雨拍攝完成效果不像我們看到的很多照片那樣,漫天流星的效果基本都是通過後期疊加的效果得到的,而我們一晚上幾十張照片中能拍到兩三顆就很幸運了。並且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去地廣人稀的高緯度地區拍攝的機會,因此不需要跟那些類似於壁紙的照片去作比較。
並且,我們拍攝的效果很可能是這樣的:
之前拍攝銀河時的意外收穫
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進行後期的:
由於是在高感光度條件下拍攝的,我們需要做一下降噪,後台為大家提供了PS降噪插件,關注公眾號「玩點攝影」後台回復「降噪」獲取;
除了降噪,我們可以適當提高一下白色色階略微提高一下星星的亮度,適當提高對比度和清晰度,還可使用HSL工具降低畫面中雜色的飽和度,基本上通過以上操作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張流星清晰明顯的照片了。
以上方法也部分適合銀河、光軌拍攝,僅供大家參考,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